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名典名选丛书:元明清词
0.00     定价 ¥ 58.00
德清县图书馆
  • ISBN:
    9787805546797
  • 出 版 社 :
    文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元明清三代的词作,是继唐宋词之后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阶段,虽说这三代的词作不如唐宋词的成就辉煌,但是它的重要价值、它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
作者简介

张秉戍(1937—2005),著名学者,就职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对古典诗词,特别是清代诗词有很深的研究,对纳兰词的研究成果甚丰。除《纳兰词笺注》《弹指词笺注》外,另有《花鸟诗歌鉴赏辞典》《山水诗歌鉴赏辞典》《历代诗分类鉴赏辞典》《清诗鉴赏辞典》《历代词分类鉴赏辞典》《蕙风簃小品(选编)》《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纳兰词诵读与欣赏(音像版)》等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元明清词/名典名选丛书》所选元明清三代词人百二十家,词作二百首,从风格、流派等方面作了一些考虑,把具有代表性、可读性,又能从某一个侧面反映出时代面貌,艺术上较为优秀的作品撷取纳入,这样或可得到以斑窥豹、尝鼎一脔的效果,读者可以从中看到这三个朝代的词人词作有其不容忽视的成就,以及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金兴定三年(1219)进士,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曾任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金亡入元后不再出仕。著有《遗山集》四十卷,存词三百七十余首。


江?城?子


观?别

旗亭谁唱渭城诗①。酒盈卮,两相思②。万古垂杨,都是折残枝③。旧见青山青似染,缘底事,澹无姿④。

??情缘不到木肠儿⑤。鬓成丝,更须辞。只恨芙蓉,秋露洗胭脂。为问世间离别泪,何日是,滴休时。


①旗亭:酒楼。渭城诗:指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此诗为历史上著名的送别之作,古代人常以此诗代指送别诗,因其首句为“渭城朝雨浥轻尘”,故称“渭城诗”。?②酒盈卮:斟满一杯酒。卮:酒杯。?③折残枝:古代风俗,送别时折柳枝相赠。“柳”与“留”谐音,含有挽留、惜别之意。?④缘底事:因为何事。澹无姿:指原所见“青似染”的青山,显得黯淡无姿了。?⑤情缘不到木肠儿:意思是只有铁石心肠的人,见到此情此景才会无动于衷。木肠儿:晋代人夏统清高自适,不为官职、地位、金钱、美女所诱惑,太尉贾充说:“此吴儿是木石心也。”(见《晋书·夏统传》)


古人对离别、送别非常重视,认为“悲莫悲兮生别离”,“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所以写送别的诗歌实在是太多了。但一般的作者多是写自身的体验,或是代人立言。而元好问的这首却独辟蹊径,即如其词题所说,是从“观别”——看他人送别——的角度去写别情,可他又没有纯以看客的身份、态度、情感去抒写,而是将自己也置于了局内,看着别人作别,他也和作别的人一样伤情动感了。正是因为诗人将自己作了全身心的投入,所以在其笔下抒写出的诗篇也就满含了深致动人的情感。

李渔《窥词管见》中说:“作词之料不过情景二字,非对眼前写景,即据心上说情。说得情出,写得景明,即是好词。”所以如何把景情处理得当是词家们共同追求的境界。这首小词可以说是将景中情、情中景做到浑融交织的绝妙

好词。

你看,上片以听到旗亭送别的曲声起句,可谓一开始就是景情齐到。接下二句写离宴,点出场景,而“两相思”一句更见情致,说明送者与被送者互不忍离,而诗人作为看客也随其所见而萌发了幽幽伤离之情。“万古”二句即承前句抒发感情,这种感情不仅是当时的伤离意绪,也含了万古同悲的内蕴。“旧见”以下三句看似景语,说原来看似染过的青山,一下子也变得黯然失色了。显然青山被拟人化了,因为诗人之情伤,故其笔下之景也就失色了,正是所谓“情哀则景哀”。下片侧重写“观感”。过片一句承上启下,说见到这离别的情景,除了铁石心肠的人,都会为之动情伤感的。接下二句又翻进一层,仍是情语,说别情本就是令人难耐的,而此时眼前作别的又偏偏是鬓生白发的男女,他们本应该是相互厮守,双栖双飞,可现在却“更须辞”,“更”,岂也,是说他们岂须再作伤别呢?言外之意则是隐射出这是一场爱情悲剧式的离别。接下去二句又把笔宕到眼前之景,说秋露洒在了芙蓉花上,花也失去了红润的颜色,显然这景带有诗人之情韵,而这景也为伤离之情作了烘托和渲染。最后三句则是纯用情语抒发感慨作结,表达了良好的心愿,愿人世间不再有离别,不再有眼泪。你看,小词从首至尾一路写来,景与情交织浑融,把“观别”而来的伤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临?江?仙


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今古北邙山下路①,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②。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盖世功名将底

用③,从来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④。


①北邙山:又称北山、邙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城东北。汉魏以来王侯公卿多葬于此。?②李后主《乌夜啼》:“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里用其成句。?③底用:何用、有什么用。?

④行处:随处、到处。穷通:指困厄与显达,顺利与不顺利。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元好问赴京应试,登第后,从洛阳返回登封,途经邙山时填写了这首词。

词写得沉郁旷达,议论横生,很有气势。上片抒发了途经邙山而生起的浩叹: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在这条尘土飞扬的路上奔波忙碌,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到头来又是怎样了呢?还不都是“老尽”,还不都是一样化归了尘土!所以接下去取用了李后主“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名句加以概括,概括出了英雄无论古今,都一样地有着悲剧命运,而这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人生体悟。然而如此深怀悲慨又无人语共,真是寂寞,所以“远目送归鸿”就是一种无奈的寄托和安慰了。下片转为议论,诗人审视古今,深感即使是建立了盖世功名,最后不也都是和埋在这里的王公大人们一样,无论他生前多么风云际会,终归一抔黄土!因此,往日对天公不公的抱怨,那真是“错怨”。既然如此,那就顺应自然,浩歌一曲,美酒千钟,把男子汉穷通得失都置之度外,到醉乡中去寻得解脱吧!

诗人登第归来,按说应该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可他却表现出如此凄清慷慨,而这种情怀正代表了金元易代,一大批读书人的苦闷和彷徨,这种情怀可以说是时代的折光。因为当时金朝大势已去,只剩有河南、陕西的一片狭小的国土,国势日蹙,大厦将倾,诗人为之忧心忡忡。对于想要建功立业的诗人来说,虽有勃勃雄心,却也难成其就,所以沉郁哀伤也就是难以避免的了。


展开
目录

目 录


元好问

001 / 江城子(旗亭谁唱渭城诗)

003 / 临江仙(今古北邙山下路)

005 / 鹧鸪天(只近浮名不近情)

006 / 清平乐(离肠宛转)

008 / 迈陂塘(问莲根)


段克己

013 / 鹧鸪天(飐飐轻舟逆上溪)


段成己

015 / 临江仙(走遍人间无一事)


耶律楚材

017 / 鹧鸪天(花界倾颓事已迁)


李?治

019 / 迈陂塘(为多情)


白?朴

023 / 清平乐(朱颜渐老)


卢?挚

025 / 清平乐(年时寒食)


张弘范

027 / 南乡子(深院日初长)

028 / 浣溪沙(三首)(山掩人家水绕坡)

             (一片西风画不成)

             (新卜西山崦下庄)


刘?因

031 / 玉楼春(未开常探花开未)

033 / 人月圆(自从谢病修花史)


赵孟

035 / 虞美人(潮生潮落何时了)

037 / 浣溪沙(满捧金卮低唱词)

039 / 渔父词(渺渺烟波一叶舟)


滕?宾

041 / 鹊桥仙(斜阳一抹)


虞?集

043 / 南乡一剪梅(南阜小亭台)


张可久

045 / 人月圆(松风十里云门路)


许有壬

047 / 满江红(木落霜清)


张?翥

050 / 南乡子(野唱自凄凉)

052 / 踏莎行(芳草平沙)


李齐贤

054 / 巫山一段云(潮落蒹葭浦)

宋?褧

056 / 浣溪沙(落日吴江驻画桡)


倪?瓒

058 / 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


司马昂夫

060 / 最高楼(花信紧)


萨都剌

062 / 满江红(六代豪华)

065 / 百字令(石头城上)


邵亨贞

067 / 浣溪沙(西子湖头三月天)


王从叔

070 / 阮郎归(风中柳絮水中萍)


黄子行

072 / 小重山(一点斜阳红欲滴)


刘?基

074 / 水龙吟(鸡鸣风雨潇潇)

077 / 渔歌子(钓得鳊鱼不卖钱)


杨?基

079 / 清平乐(欺烟困雨)


高?启

081 / 行香子(如此红妆)

083 / 念奴娇(策勋万里)


瞿?祐

086 / 摸鱼儿(望西湖)


史?鉴

089 / 解连环(销魂时候)


文徵明

091 / 鹧鸪天(万里南来道路长)

093 / 满江红(拂拭残碑)


杨?慎

096 / 临江仙(楚塞巴山横渡口)

098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吴承恩

100 / 临江仙(春气着花如醉酒)


李攀龙

103 / 长相思(秋风清)


徐?渭

105 / 浣溪沙(浅碧平铺万顷罗)


王世贞

108 / 望江南(回首处)

109 / 望江南(歌起处)


王锡爵

111 / 渔家傲(芦荻萧萧秋正晚)


汤显祖

113 / 阮郎归(不经人事意相关)


俞?彦

115 / 长相思(折花枝)


袁宏道

117 / 竹枝词(雪里山茶取次红)

119 / 竹枝词(侬家生长在河干)


沈宜修

121 / 满庭芳(玉树香浮)


王彦泓

124 / 满江红(眼角相勾)


陈子龙

127 / 山花子(杨柳迷离晓雾中)

129 / 江城子(一帘病枕五更钟)

131 / 点绛唇(满眼韶华)

132 / 蝶恋花(雨外黄昏花外晓)


方以智

135 / 忆秦娥(花似雪)


叶小鸾

137 / 南柯子(门掩瑶琴静)


王夫之

139 / 蝶恋花(为问西风因底怨)

141 / 卜算子(也似带春愁)


张煌言

143 / 柳梢青(锦样山河)

145 / 满江红(屈指兴亡)


夏完淳

148 / 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150 / 采桑子(片风丝雨笼烟絮)


万寿祺

152 / 双调望江南(烟雨路)


杜?濬

155 / 浣溪沙(亘古谁家国不亡)


余?怀

158 / 念奴娇(狂奴故态)

160 / 浣溪沙(燕子衔春入画桡)


柳如是

163 / 梦江南(人去也,人去鸬鹚洲)

165 / 梦江南(人去也,人去梦偏多)


屈大均

167 / 潇湘神(三首)(潇水流)

         ?  (潇水长)

         ?  (潇水深)

169 / 虞美人(无风亦向朱栏舞)

171 / 浣溪沙(血洒青山尽作花)


龚?贤

173 / 西江月(新结临溪水栈)


李?雯

175 / 月中行(新丝轻染石榴红)


吴伟业

177 / 临江仙(苦竹编篱茅覆瓦)

179 / 意难忘(村坞云遮)

181 / 贺新郎(万事催华发)


龚鼎孳

185 / 贺新郎(鹤发开元叟)


曹?溶

189 / 浪淘沙(痴绝此渔翁)


吴?绮

192 / 长相思(盼行程)

193 / 清平乐(乱山青接)


徐?灿

196 / 踏莎行(芳草才芽)

198 / 唐多令(玉笛擪清秋)


尤?侗

200 / 苏幕遮(朔云寒)


严绳孙

202 / 双调望江南(听宛转)


毛先舒

204 / 江城子(暮江烟外是高楼)


宋?琬

206 / 鹧鸪天(咄咄书空唤奈何)

208 / 满江红(试问哀蛩)


曹尔堪

211 / 满江红(碧树清溪)


宋征舆

214 / 玉楼春(雕梁画栋原无数)


毛奇龄

216 / 南柯子(驿馆吹芦叶)


史鉴宗

218 / 鹧鸪天(何处行春不可怜)


王士禄

220 / 如梦令(沙尾孤舟潮涌)


丁?澎

222 / 长相思(郎采花)


吴兆骞

224 / 念奴娇(牧羝沙碛)


吴文柔

228 / 谒金门(情恻恻)


王士祯

231 / 点绛唇(水满春塘)

233 / 浣溪沙(二首)(北郭清溪一带流)

         ?  (白鸟朱荷引画桡)

236 / 蝶恋花(凉夜沉沉花漏冻)

238 / 玉联环(枇杷门巷樱桃树)


彭孙遹

240 / 浣溪沙(客里佳辰只自怜)


董元恺

242 / 酷相思(帘卷帘垂朝复暮)


宋?荦

244 / 永遇乐(望去非花)


曹贞吉

247 / 卖花声(风紧纸窗鸣)

248 / 百字令(田光老矣)


陈维崧

252 / 南乡子(二首)(天水沦涟)

      ?     (鸡狗骚然)

254 / 虞美人(无聊笑捻花枝说)

256 / 醉落魄(寒山几堵)

257 / 满江红(坏堞崩沙)

260 / 水调歌头(东海黄门老)

263 / 贺新郎(掷帽悲歌发)

265 / 贺新郎(战舰排江口)


朱彝尊

268 / 高阳台(桥影流虹)

271 / 桂殿秋(思往事)

273 / 满江红(玉座苔衣)

275 / 卖花声(衰柳白门湾)

277 / 解珮令(十年磨剑)

279 / 卜算子(残梦绕屏山)

281 / 南楼令(疏雨过轻尘)

282 / 满江红(绝塞凄清)


董以宁

285 / 满江红(记得当初)


高士奇

287 / 浣溪沙(一片蓝田种不成)


顾贞观

289 / 青玉案(天然一帧荆关画)

291 / 金缕曲(季子平安否)

293 / 金缕曲(我亦飘零久)


纳兰性德

297 / 江城子(湿云全压数峰低)

299 /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

301 / 金缕曲(德也狂生耳)

304 / 沁园春(瞬息浮生)

310 / 金缕曲(此恨何时已)

314 / 南乡子(泪咽却无声)

317 /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320 / 长相思(山一程)

323 /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325 / 渔父(收却纶竿落照红)


沈?宛

327 / 菩萨蛮(雁书蝶梦皆成杳)


沈朝初

329 / 念奴娇(天工巧绝)


史惟圆

332 / 苏幕遮(柳欹风)


蒋景祁

334 / 阮郎归(天街微雨送春晖)


曹?寅

336 / 浣溪沙(曲曲蚕池数里香)


查慎行

338 / 贺新凉(蓦过中秋后)

340 / 临江仙(两岸菰蒲闻笑语)


杜?诏

343 / 满江红(一带寒汀)


厉?鹗

347 / 谒金门(凭画槛)


贺双卿

349 / 凤凰台上忆吹箫(已暗忘吹)

351 / 双调望江南(春不见)


郑?燮

353 / 瑞鹤仙(山河同敝屣)

355 / 沁园春(花亦无知)


蒋士铨

358 / 水调歌头(偶为共命鸟)


黄景仁

361 / 忆秦娥(湖天阔)

363 / 贺新郎(何事催人老)


杨芳灿

366 / 满江红(一梦黄尘)


凌廷堪

368 / 雨霖铃(秋容初肃)


张惠言

371 / 木兰花慢(是春魂一缕)


陈文述

374 / 减字木兰花(月明华屋)


邓廷桢

376 / 酷相思(百五佳期过也未)


周?济

379 / 蝶恋花(柳絮年年三月暮)


周之琦

381 / 好事近(片羽又青云)


林则徐

383 / 金缕曲(绝塞春犹媚)


龚自珍

387 / 浪淘沙(好梦最难留)

389 / 浪淘沙(云外起朱楼)


项廷纪

391 / 清平乐(水天清话)

392 / 玉漏迟(病多欢意浅)


顾?春

395 / 早春怨(杨柳风斜)

396 / 江城子(花开花落一年中)

398 / 江城梅花引(故人千里寄书来)


蒋春霖

400 / 柳梢青(芳草闲门)

402 /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


谭?献

404 / 青门引(人去阑干静)


王鹏运

406 / 点绛唇(抛尽榆钱)

408 / 浪淘沙(华发对山青)


张景祁

410 / 齐天乐(客来新述瀛洲胜)


陈廷焯

413 / 蝶恋花(采采芙蓉秋已暮)


文廷式

416 / 鹧鸪天(劫火何曾燎一尘)


郑文焯

418 / 月下笛(月满层城)

421 / 浪淘沙(别枕雨声残)


况周颐

423 / 苏武慢(愁入云遥)

425 / 减字浣溪沙(惜起残红泪满衣)


梁鼎芬

428 / 菩萨蛮(无端横海天风疾)


朱祖谋

430 / 鹧鸪天(似水清尊照鬓华)


康有为

433 / 蝶恋花(记得珠帘初卷处)


谭嗣同

435 / 望海潮(曾经沧海)


梁启超

438 / 水调歌头(拍碎双玉斗)


王国维

441 / 采桑子(高城鼓动兰灺)

442 / 蝶恋花(窈窕燕姬年十五)


吴?梅

445 / 临江仙(短衣羸马边尘紧)


秋?瑾

447 /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德清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