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解开东莞富豪财富密码的书
◆一本展示东莞商帮文化力量的书
《70年的变迁,东莞商人成功密码》是卢忠光创作的一部解开东莞财富密码的作品,也是一部展示东莞商帮文化的作品。全书既有对东莞商业千年历史的溯源和轨迹描述,也有对莞商在改革开放近40年来取得惊人财富的解秘,还有对新一代莞商在财富和商业文化传承中的理性思考。全书洋洋50余万字,全面而生动地向世人展示了东莞商人的真实面孔。作品既描述了站在金字塔尖上叱咤风云的莞商“大佬”,还书写了许多在街头巷尾摆摊卖货的小生意人,亦没有忘记在塔底座里工厂车间流水线上的那些普通工人,充满了辩证和人文关怀,充分体现了东莞人的本色:穷则思变,勇于承担,敢于冒险。通过慎密的逻辑,完整地把东莞商人的“脉根”理得清晰而明朗,并旁涉历史、地理、经济、文化、语言、民俗、风土人情等诸多学科和内容,堪称莞商“小百科”,是一部非常厚重、珍贵的作品。
老一辈莞人常说,东莞有三宝:咸榄、陈皮、禾秆草。这可能是卖咸榄和陈皮的商人编出来的。东莞的咸榄和陈皮虽然有名,但无论历史、名气、市场规模和对民生的影响,都远远不及这三宝——莞盐、莞香与莞草。广东人说“行桥多过你行路”“食盐多过你食米”,都是形容一个人阅历广,见识多。不过,莞商可真是如假包换的“食盐多过你食莞盐饭”。因为东莞濒海,过去是大名鼎鼎的产盐区,莞商靠海吃海,很多人就是靠“食盐”成了富商巨贾。唐代时,东莞沿海的靖康盐场、金斗湾盐场、东莞盐场、大宁盐场和归德盐场等众多盐场,盛产白花花的海盐,源源不绝地供给两广和湖南、江西部分地区。“煮海竞烧烟万灶,收盐多积雪千堆”这句诗就描述了明清交替之际东莞盐业生产所呈现的壮美景象。
明天顺四年(1460),古田农运,东莞盐场生产的盐只能在本省甚至本地售卖,销路不好。明隆庆六年(1572),靖康沙土日积,靖康盐场终究衰退了。到清初禁海,盐场从沿海岸边撤离,靖康盐场全部消失了。靖康盐场消失后,靖康村也改名为“乌沙村”。东莞盐业,就这样在历史中慢慢消逝了。
2013年10月,一部名为《莞香》的30集电视剧,在荧幕上与观众见面。电视剧以莞香世家种香、卖香、品香的曲折故事为主线,反映了浪漫的儿女情长和抵抗外敌的豪情壮志,再现了具有东莞民俗史价值的莞香传奇。莞香树,学名白木香。古人把“沉檀龙麝”尊为四大名香,而沉香居四香之首,被誉为“香中君子”。莞香,其实是生长于亚热带地区的沉香类乔木的一种,东莞人习惯上把产于东南亚的沉香叫作“全沉香”,产于本地的叫作“土沉香”。据专家研究,莞香最早是从交趾(又名“交址”,中国古代地名,地域及其文化遗迹位于今越南北部与广西南部)移植过来的。最初东莞的香市在茶山,后来渐渐转移到寮步,与广州的花市、罗浮的药市、廉州(前属广东)的珠市并称“广东四大名市”。
到了民国初年,寮步香市已门可罗雀,后来更是名存实亡。到了2013年10月,一部名为《莞香》的30集电视剧,在荧幕上与观众见面。电视剧以莞香世家种香、卖香、品香的曲折故事为主线,反映了浪漫的儿女情长和抵抗外敌的豪情壮志,再现了具有东莞民俗史价值的莞香传奇。
莞香树,学名白木香。古人把“沉檀龙麝”尊为四大名香,而沉香居四香之首,被誉为“香中君子”。莞香,其实是生长于亚热带地区的沉香类乔木的一种,东莞人习惯上把产于东南亚的沉香叫作“全沉香”,产于本地的叫作“土沉香”。
上篇:城市巨变——不一样的东莞
1.东莞三件宝:莞盐、莞香和莞草
2.莞糖与东莞“老字号”
3.爆竹声中的产业涅槃
4.在时代风浪中沉浮
5.借船出海
6.让市场“话事”5
7.“无中生有”的本事
8.不一样的“东莞模式”
9.“穷得只剩下钱”?
10.唱响《春天的故事》
11.爱上这座城
下篇:内心坚守——
不一样的莞商
12.莞人与莞商
13.敢喝“头啖汤”
14.“顶硬上”
15.“冇问题”
16.闷声发财
17.“牙齿当金使”
18.“有钱大家揾”
19.东莞的港商与台商
20.向钱看!向前看!
21.莞商是这样的人
温馨提示:请使用德清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