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雪树冰花——德本堂家族抗日传奇
0.00     定价 ¥ 42.00
德清县图书馆
  • ISBN:
    9787568049818
  • 作      者:
    董大一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1.为巩固和扩大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成果,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雪树冰花——德本堂家族抗日传奇》一书,延续先辈的抗战记忆,弘扬抗战精神,提醒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2.本书生动鲜活地再现了革命英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浓厚的家国情怀,彰显了中华民族在抗击外族入侵时的决心与勇气。他们的精神感人至深、发人深省。 3.本书的编印出版,为抗战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展开
作者简介
董大一,女,中共党员,1928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1988年从国家知识产权局离休。 曾在中学工作多年(1946—1976年),1954年、1955年、1956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 曾任中国科技情报所国外部副研究员,编译馆馆长。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法研究室处长,副研究员。在中国专利代理人培训班讲授《中国专利法讲座》三百余场。 1988年离休之后,曾任中国(国际)专利代理人,由中国政法大学主办,法律进修班中国专利法学教授;由日本特许厅主办,日本特许协会(东京)中国事务担当。 专著出版:《中国专利知识讲座》,1986年在新华社《经济参考报》每周一篇,连载一年;198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 曾参与编著、编译出版:《日本经济年鉴》(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编纂)、《日汉大辞典》(北京外国语学院编纂)。 报刊出版:研究科技文献、科技信息论著,与他人合著多篇。研究《四库全书》论文(2017年、2018年、2019年)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部全景式描写东北抗日的非虚构文学。“雪树”又名流苏树,“冰花”又名未央花。作品是以董众(袖石)事迹为原型,将德本堂家族传奇、主人公的命运与宏阔的时代背景、巨大的历史洪流相结合,讲述了东北抗联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主人公佟显石似庇荫于民的“雪树”,培养年青一代的“冰花”们,游弋在深山密林里,饮冰茹雪,历尽困苦,不怕牺牲,浴血抗敌的爱国主义情怀的一部全民抗日史诗。
展开
精彩书评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序董大一长篇非虚构文学 《雪树冰花——德本堂家族抗日传奇》 陈建功 近年来,在祖国大陆乃至海外华文文学中,家族纪传性或自传体的非虚构文学大有勃兴之势。较具影响者如齐邦媛先生的《巨流河》等,都是近年涌现的经典之作。百年以来,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外患不绝,内乱频仍,家族颠沛流离,人生辛苦遭逢,个中包含着多少传奇与感喟。家国陵谷之变,人生沧桑之思,感于外而动于中者,何其多乎?情之所至,诉诸笔墨,思兹念兹,薪传子孙,此即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财富,代代相守的福祉与恩泽也。 我读《雪树冰花——德本堂家族抗日传奇》,亦作如是观。 我以为本书还有以下特色。 首先,我为赞叹的,是作者把德本堂家族传奇、主人公命运与宏阔的时代背景、巨大的历史洪流相结合的自觉。诚然,经由这百年中国而走过的每一个人,谁能逃遁于家国剧变之外?但《雪树冰花——德本堂家族抗日传奇》所为,它对百余年间中国历史,特别是对东北近代史和中日关系史的探访、梳理与开掘,其落力之深,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们看到,作为一个非专业的作家,她是如何以专业精神打开历史之尘封的。她不仅博览群书,而且还到有关的历史档案中搜寻;她不仅钻研中文资料,而且把关注的视野扩充到海外,对日本的书刊档案也进行了广泛的浏览,重要的文件还予以翻译。她还重视实地踏勘,足迹几乎遍及日本各地。坦率地说,初读此书,我曾犹豫,是不是建议作者对某些过细涉及历史背景、历史事件的章节予以删减?因为习惯于文学阅读的读者,对于过量的史料征引,会有枝蔓过多之怨。然而,越读越觉得这是作品不可分割的部分。 就算因阅读上的“隔”而对作品的情感线索有所干扰,某些知识性的介绍如文溯阁《四库全书》的来龙去脉、某些档案的引用如东北沦陷区金融业的状况、日本“神道教”的源流、“明治维新”的发生、“关东军”和“满铁”的由来等,却又因其知识性或学术性而令人不忍割舍呢。 不深入东北文化的人,怎能从“装烟袋荷包”中窥破婆媳之间的微妙—— 说起这烟袋荷包,在咱东北那嘎达“讲究”可是大了。看到这内当家人陈氏的手里把玩的荷包,是哪一房媳妇送给她的,就知道内当家的老大太太陈氏疼爱谁,也就是哪一房的媳妇,受内当家人老大太太陈氏的宠爱了。 各屋子里的女眷媳妇们,陆续来到陈氏老大太太屋里请早安。请安的女眷,要按各个屋的长幼顺序排列站立位子,媳妇们规规矩矩地垂手立站。首先由当班的媳妇给三位坐在炕上的长辈——陈氏、汪氏和夏氏——装烟。 又有谁知道,那个时代产妇及其孩子的命运,竟至如此惨烈—— 媳妇怀了孕若是闹害口,指责她娇气、偷懒,倍受耻笑议论,没有辅助食品造成营养不良,还要照常轮班下地做活,直到临盆。怀孕的媳妇,在预产期里,必须自己给自己准备好“装老的”衣服鞋袜,每一次生育都是生死未卜,是否顺产听天由命,孕妇是披着“血布衫”生孩子。农村的“老娘婆”没有受过专业教育,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很高。 …… 本书中,这样精彩的描述真是不胜枚举。 我认为,本书在刻画德本堂众多人物特别是在以作者父亲董袖石先生为原型的佟显石等人物的塑造上,取得了相当的成功。由于作者记述的人物,很多都是自己所熟悉的,一颦一笑,历历如前;心机胸次,蓦然神会。因此,即使作者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信笔写下,其精神个性,也都栩栩如生。本书中,佟显石等人物为挽民族之危亡,舍生取义、慷慨前驱的面貌,得到了完美的呈现。作者笔下的其他人物,也都个性纷呈。比如德本堂老大吴德仁的原配陈氏,其精明能干、洞察事理、知人善任、不偏不倚,唯以吴家兴旺发达为己任的“内当家”形象,给人印象深刻。面对作品里一个个活生生地走出来的人物,我时时忍不住惊叹。其实,仅只这一个人物,就足以展开为一部长篇小说的主线。如此丰厚的人物积累,加上如前所述如此丰富的生活资源、丰沛的民俗场景,若是到一位小说家手里,将可能有多少长篇小说问世? 除了上述令我钦佩之处以外,对该作品有一点疑虑,是我犹豫再三,欲言又止的。欲言又止的原因,并不是客气,而是有“拿不准”的地方。艺术的表现,每每就在这“拿不准”间徘徊。 不过我这意见提错了也未可知,因为这意见所据,是目前这个版本。昨接董阿姨发来电子邮件,说自己在改,“且得再改几遍呢”。 多么生气勃勃意气扬扬的老人家。 有这精气神,不长命百岁才怪。 杂谈如上,聊以为序。 2013年12月20日 于纽黑文 (陈先生政协系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十八节 东北书社 1927年佟显石举家从北京迁徙荣归故里有两个目的。 其中一个目的是接受中共满洲省委的任务,在奉天开办东北书店,作为中共满洲省委的地下联络站,是北京师大地下党交给佟显石、马先度的任务。 奉天城大南关下头,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在马路东边美时鞋店的左邻、中州饭店的右邻,新开张一间叫东北书社的书店。这个书店是佟显石、马先度等几位进步人士合伙开办的书店。以书店名义,留置一个中共满洲省委地下交通联络站。 佟显石出资500现大洋,是东北书社的主要投资人。 中共满洲省委替东北书社请来一位小老板——常玉璞。佟显石和常玉璞二人共同负责经营这个书店。佟显石也是名义上的负责人,常玉璞老板全职负责经营打理书店的同时还做地下党联络站的党务工作。地下党联络站重要筹划人之一的马先度,店面开张以后,他隐蔽起来,不再露面啦。 东北书社小老板常玉璞,是个个头矮小的南方人。这位小老板可不简单。早在中学时代在湖南就参加了进步学生社团,来到北京做过中共地下党的领导工作,被军阀阎锡山逮捕打入过大狱,常玉璞没有暴露真实身份。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1927年转移到满洲省委所在地的奉天,现在以东北书社老板的身份作掩护,开辟这个地下联络站,做发动群众、宣传群众、组织工人农民运动、指导党的外围组织“读书会”的工作。 常玉璞老板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广交书友,态度谦和。他勤奋经营书店,店面里的各种书籍陈列得整齐有序。深邃的店堂直达后院,越往里走越能看出这间书店完全脱离了车水马龙嘈杂的环境。店堂装修得优雅大方,环境静谧整洁,有专为读者设立的读书座椅。读书、买书的顾客川流不息,年老年少的男男女女进进出出,却听不到任何闲言碎语,只听得翻书的细琐声响。这里就是佟显石先生、常玉璞老板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业余圣地,交流信息的联络据点。 常玉璞老板是中共满洲省委委员,为了安全和保密,一切信息都是单线联系,所以,上传下达的任务、宣传教育的任务、指导读书会的任务、发展组织(党员团员)的任务等工作十分繁忙,他任劳任怨、小心谨慎地工作着。 常老板带着他的徒弟小尚,吃住在店铺的后屋里—— 一个不大的清洁整齐的小天地,一个隐蔽肃静的信息收发站。 这个后屋,从来也不接待任何顾客、朋友、读者和同志。信息情报的收发自有不同的密道和暗号。 郭玮澂主编的进步文学刊物《冰花》杂志在东北书社绿野书店和商务印书馆上市出售。《冰花》宣传革命理论,报道革命实践的小故事,影响一代青年参加革命,殊有成效。那是1929年6月中共召开满洲工作会议决定,由上海沪东区委书记刘少奇任满洲省委书记,7月14日到达奉天。《冰花》杂志受到刘少奇同志的关怀和鼓励。 常玉璞老板告诉佟先生说:“《冰花》杂志销售得非常好,特别受到青年人的喜爱。每一期《冰花》出版到货日,一经上架就被疯抢一空。” 《冰花》的七位兼职小编辑,都参加共产党的外围组织“读书会”了。放学之后拉着同学三五成群,一路小跑来到东北书社,希望了解读者的读后反馈。小编辑们结合买书、借书、读书,留恋在店堂里,是东北书社的常客。 在咱这书店,前来选书、阅读、买书的读者里青年学生居多。 吴莘林住在马路湾,每到周日,清晨徒步走到二姑家上国学课,得到二姑父的谆谆教导,午饭后便来到东北书社,看书、选书或是参加书社组织的读书活动,得到常玉璞老板的亲切教导。这里的社会环境和南满中学堂不同,全是中国人,不仅有共同语言,还有同呼吸共命运的集体温暖。虽然读书会成员不许横向联系,在这样进步青年群体里活动,大家经常碰面,心有灵犀一点通。吴莘林在潜移默化中,进步得很快。 一个晴朗的星期天,佟先生把郎金恒带到书店,推开店门,脚步尚未落地,郎金恒惊讶万分,啊,这里真是一片书的海洋,只见书格子前面站立的读书人,全神贯注地看书。全屋里只听得翻书页的声音沙沙作响,却无人碎语聊天,使得这个农民小伙子,感到手足无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 郎金恒他每一天都在奉天的大街上走来走去,看到过书店字号的招牌,从来不敢进去,既不懂得买啥书,更不敢从书架上自由取书、翻书、选书呀。 在老家洮南,不论是乡下还是城里,见到的书本,就是私塾里启蒙的那几册书,往高里说那大户人家也就是有那么几本坊间石印的小《唱本》《三侠剑》《七侠五义》《雍正剑侠图》什么的。郎金恒在书店大堂里愣头愣脑、惊呆傻站着的时候,走出一位和蔼可亲的店老板,笑眯眯地伸出手来,同时打招呼说欢迎郎先生,啊,不禁奇怪,“这位书店老板咋能叫出我是郎先生呢”? 于是,二姐夫走过来为他们引荐说:“我家内人的表弟郎金恒,一位进步青年。”转过头又说:“咱书店的常老板。老板不是外人,你把他当成自己的亲兄弟,请他帮助你挑选书。你喜爱的书,便可以拿走,记在二姐夫的账上,我统一付款,你不必客气。”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陌上繁花 / 1 第一节 建业新兴 / 2 第二节 慎远书香 / 10 第三节 德本堂 / 14 第四节 妇女情吟 / 21 第五节 兵连祸结 / 27 第六节 奉系军阀 / 30 第七节 南满铁路 / 34 第八节 东方会议 / 40 第九节 德才治家 / 46 第十节 丘八贩毒 / 51 第十一节 鸦片祸起 / 54 第十二节 大户分家 / 57 第二章 闻“道”起舞 / 63 第十三节 幸福家园 / 64 第十四节 古都北京 / 70 第十五节 文溯空阁 / 73 第十六节 稚童可塑 / 77 第十七节 荣归故里 / 82 第十八节 东北书社 / 85 第十九节 壮志兴邦 / 91 第二十节 选秀结婚 / 95 第二十一节 东北沦陷 / 99 第二十二节 邻里共进 / 103 第二十三节 经济掠夺 / 108 第二十四节 赤贫市井 / 112 第二十五节 乐善助学 / 121 目 录2 ——德本堂家族抗日传奇 雪树冰花 第三章 抗日救亡 / 125 第二十六节 民众救国 / 126 第二十七节 壮丽青春(抗联联络站) / 131 第二十八节 被刺殉国 / 137 第二十九节 血肉长城 / 144 第三十节 “三光”烽火 / 153 第三十一节 《治安肃正计划》 / 158 第三十二节 霜雅余香 / 161 第三十三节 恶雨腥风 / 169 第三十四节 血溅碧茵 / 173 第三十五节 文化占领(筹建与招生) / 178 第三十六节 青春校园 / 183 第三十七节 好书“飞”来 / 187 第三十八节 生死较量 / 191 第四章 鬼蜮伎俩 / 197 第三十九节 淫、瘾钓钩 / 198 第四十节 吸毒、贩毒 / 205 第四十一节 魂断霍乱 / 206 第四十二节 铁窗禁泪 / 209 第四十三节 资产垂涎 / 214 第四十四节 山重水复 / 219 第四十五节 黑白两境 / 223 第四十六节 绕雾骗局 / 226 第四十七节 漩涡囹圄 / 232 第四十八节 人间地狱 / 241 第四十九节 玉蕊幽还 / 247目录 3 第五章 胜利曙光 / 255 第五十节 抗联返乡 / 257 第五十一节 朔风劲吹 / 261 第五十二节 抗战胜利 / 269 第五十三节 爱国觉醒 / 274 第五十四节 明争暗斗 / 278 第五十五节 蒙羞律己 / 282 第五十六节 恩泽万方 / 285 第五十七节 负荆请罪 / 291 第五十八节 同仇敌忾 / 295 第五十九节 辉煌中华 / 305 第六十节 一衣带水 / 308 战友消息 / 315 参考文献 / 316 后记 / 31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德清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