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宗教与美国社会(第十九辑)
0.00     定价 ¥ 140.00
德清县图书馆
  • ISBN:
    9787519503338
  • 出 版 社 :
    时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徐以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宗教系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社科基金学科组评审专家、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工作专家库特聘专家、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委员,金陵协和神学院院董、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等职。研究方向包括宗教与国际关系、宗教与中国社会、中国基督教史、美国宗教等。创办并主编学术丛刊《宗教与美国社会》《基督教学术》(与张庆熊共同主编)、“宗教与当代国际关系论丛”以及“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和对外战略论丛”。
展开
内容介绍
  《宗教与美国社会》系列丛书出版的主旨是为促进国内学界对美国宗教以及其他相关议题的研究。鉴于宗教在美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重要性,研究美国宗教对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美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同样鉴于宗教在美国对外关系中的作用以及美国在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可以说宗教研究不仅是美国研究,而且是国际关系研究的知识性和学术性基础之一。作为中美关系中的历史性、经常性和情感性因素,宗教对中美关系研究也是不可忽视的议题。
  《宗教与美国社会》第19辑分为美国宗教、宗教与国际关系、世界宗教史三个部分。
展开
精彩书摘
  《宗教与美国社会(第十九辑)》:
  布鲁姆关于宗教问题的许多观点都极具颠覆性。归根结底,这是因为其宗教批评的出发点不是宗教性,而是文学审美性。因此,或许可以说,布鲁姆首先是一位文学批评家,其次才是宗教批评家。这一特征在其对《圣经》的文学解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需要澄清的一点是,由于《圣经》与宗教二者并不构成附属关系,将布鲁姆的《圣经》文学解读归入其宗教批评之下的通常做法自然欠妥。第一,与宗教批评中将教派作为一种文本阐释策略不同,布鲁姆的《圣经》研究是对《圣经》直接进行文本阐释。这是一套自成体系的研究范畴,关注对象与宗教批评有着显著区别;第二,《圣经》与布鲁姆关注的三个教派的关系错综复杂,不可混为一谈。仅以诺斯替教为例,这一教派的兴起时间与早期基督教大致相当,但它不仅在诸多教义上与早期教会不同,甚至产生了独有的宗教典籍《犹大福音》,与《新约》正典化后形成的四福音书在内容和思想上亦均有较大差异;第三,即使在一般意义上,《圣经》的产生、传播、正典化、被阐释过程也是独立于宗教的。《旧约》与《新约》都是在口述传统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产生和传播的,其中渗透的文化基因远非宗教这一概念所能涵盖。即便在正典化过程之后,《圣经》的批评和阐释方法依然是多元的。寓意阐释法、历史批评法、形式批评法,以及20世纪以来从社会科学、文学、精神分析学等多个角度对圣经的解读,均体现出《圣经》作为一部文化大典的鲜明属性。对于布鲁姆来说,《圣经》的文学解读和宗教的审美批评一样,都是其庞大学术版图中的一部分,二者本质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前者与后者不同的地方在于:布鲁姆的《圣经》文学研究实际上是其宗教观与审美观结合进行的批评实践。毋宁说,布鲁姆通过解读《圣经》文本,提供了其批评理论的操作范式。
  布鲁姆的《圣经》解读极具原创性和个人化,但审美依然是他始终坚持的价值取向。在他看来,诗性因素使《圣经》本身成为一部文学作品,其中的亚卫、亚伯拉罕、雅各、摩西、大卫、耶稣等都是丰满的文学人物。布鲁姆似乎毫无心理障碍地掀开了覆盖在《圣经》上的宗教面纱,并且以文学批评方法对之进行分析。其主要观点体现在《J之书》和《耶稣与亚卫》两本著作中。二者的成书时间相隔十多年,但无论是主题还是观点都有着连贯一致性,实际上代表着布鲁姆对于《圣经》的持续思考。
  布鲁姆对、《圣经》的解读是从作者、主人公、叙事三个方面着手的。《圣经》的“作者”是圣经学术界争议最大的焦点之一,也是布鲁姆最先关注的问题。通过对《旧约》中的摩西五经进行文本分析,布鲁姆提出了“破天荒式”的观点:“我们无法知道J究竟是谁,但基于纯粹文本和主观的理由,我思忖J也许是所罗门王宫廷中的一位女官。”无论是在基督教还是在当代女性主义圣经批评领域,“性别”都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布鲁姆的推测性结论引起了轩然大波。然而这种观点并非空口无凭,其依据主要是J作者对于女性形象的偏爱和对包括亚卫上帝在内的男性角色的反讽。此外,J作者还尤其注重表现家庭生活。当然,布鲁姆着重强调的是J作者高超的文学技巧。她打破了既定范式的束缚,用怪异、反讽的语言和神话、历史元素的杂糅将读者带离了常规的阅读轨道,营造出距离感和陌生感,从而获得了非凡的审美效果。
  ……
展开
目录
本辑代序
特朗普与他的福音派高参们

美国宗教
《克莱瑞尔》:梅尔维尔的政治伦理冲突
论改宗女性对美国佛教的影响
哈罗德·布鲁姆宗教批评的审美观照
基督教福音派的政治动员
宗教与国际关系
瓦哈比与威斯特伐利亚:沙特对圣城麦加的合法性建构
英国穆斯林问题对英国脱欧影响的社会学分析
沙特什叶派与政府关系的流变
伊斯兰复兴视角下的土耳其伊斯兰极端主义探析
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的特点与趋势
巴哈伊国际社团在联合国的倡议模式及其影响
军人职业与佛教伦理

世界宗教史
基督教和平会议与冷战缓和期的苏联外交
转折与回归:1884至1931年的德国中东政策
对话、复兴与改革——近代斯里兰卡佛教的调适与国际互动(1750-1930)
著(译)者简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德清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