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河南移民史
0.00     定价 ¥ 113.00
德清县图书馆
  • ISBN:
    9787571102074
  • 作      者:
    任崇岳,李乔,李玲玲
  • 出 版 社 :
    大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原移民是河南历史乃至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中原汉人多次南 迁,形成了一个特殊民系,即客家民系。 历史上中原地区的移民从传说时的炎 黄二帝时期以迄明清,时间之久,规模之大,移民情况之复杂多样,均非其他地 区所能比拟。 由移民问题而形成的客家文化、河洛文化、姓氏文化近年来成为 学者们探讨的热门话题。 但是有些问题还需要继续深入讨论,比如,为什么移 民多发生在中原地区? 中原汉人南迁形成了客家民系,北迁的汉人情况如何? 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与汉族是如何融合的? 这些问题都需要研究者持续 地关注和研究

展开
作者简介
  谷建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二级研究员。国家“万人计划”首批人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科技经济、区域经济等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河南移民史》以先秦以迄清末迁入、迁出河南地区的移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河南移民相关资料的全面系统梳理,研究了历史上的河南移民及其影响。全书引用考古资料、历史文献、地方志、家谱、今人论著等文献多达四百余种,资料丰富扎实。分析透彻,论述惬当,富有新意,尤其是对历史上东夷、西羌、匈奴、鲜卑、柔然、沙陀、契丹、女真等进入河南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问题论述充分;对河南移民对塞北、江南诸区域的经济、文化等发展繁荣的巨大贡献论述得当。
  总之,《河南移民史》资料赅备,论述全面周到,不乏真知灼见及新意,是一部论述河南地区移民史的力作。
展开
精彩书摘
  《河南移民史》:
  二、中原族群的外迁
  除了周边族群迁入河南,在河南发展壮大后分迁扩散至各地外,起源或最初活动于河南地区的族群,也有向周边地区外迁的,这种外迁的原因有的是为寻求更好的生存环境,有的则是因为战争或政治原因而被迫外迁逃亡。源于河南地区继而向周边迁徙扩展的族群主要有太昊族群的东迁、共工氏族群向周边地区的流徙、夏后氏族群的外迁。
  太昊族群原居于河南淮阳一带,《左传·昭公二十七年》载:“陈,太吴之墟也。”后随着太昊族群的发展,其后裔不断向东迁徙扩展,遍布今山东多个地区,成为东夷族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中记载:“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嗥与有济之祀。”这里记载的任、宿、须句、颛臾均为太昊后裔的封地,都位于今山东境内。据《左传》杜注所载,任即任城县,位于今山东济宁县境内;“宿在东平无盐县”,即今山东东平县境内;“颛臾在泰山南武阳县东北”,即今山东费县境内;“须句在东平须昌县西北”,即今山东东平县境内。由此可知,太昊后裔中有一部分从河南迁徙到了山东地区,分布于山东各地。太昊及其后裔所形成的东夷族群与中原地区的族群长期交流融合,共同构成了华夏民族的主体成分。
  共工氏族群是上古时期源于河南的重要族群之一,从三皇时期一直延续发展至夏、商、周时期。该族群最早的聚集地和活动区域学界多认为在今河南辉县地区,如徐旭生先生曾称“它的旧地在今辉县境内”。邹衡先生认为:“共工氏的主要活动地区是太行山东麓一线,即南起河南辉县,北至河北北部长城以内和山西境内。”辉县孟庄遗址的发掘,为共工氏族群活动于此提供了更充足的考古学证据。共工氏族群一直生活于河南地区,在该族群的长期发展中曾多次参与争夺部落联盟的主导权但均以失败告终。如《文子·上义》:“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淮南子·原道训》:“昔共工之力,触不周山,使地东南倾,与高辛争为帝。”《史记·楚世家》:“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尚书·尧典》:“(舜)流共工于幽州。”《荀子·成相》:“禹有功,抑下鸿,辟除民害逐共工。”由于在这些政治争斗中,共工族群多处于失败方,因此不同时期的共工氏族群都有部分支系被迫外迁,同时也把有关“共”“共水”等共工氏族群的标志性称谓传到了许多地方。如仅古代的共水称谓,《山海经》中就有三处记载,分别位于“泰头之山”“甘枣之山”“长石之山的共谷”。除了由于政治原因被迫外迁,共工氏后裔的发展也使共工氏族群的一部分支系不断远离故土,外迁他地。如《国语·周语下》载共工氏之后,“祚四岳国,命以侯伯,赐姓日姜,氏日有吕……申、吕虽衰,齐、许犹在”。齐国即周武王分封姜太公之诸侯国。太公望吕尚在赴任齐国之前的出身是吕国。吕国为共工氏后裔所建,最早很可能在现在山西河东的地方。也有人认为在山西霍太山一带。说明共工氏后裔当时已经远离故地迁徙分布于各地。
  夏后氏族群是夏王朝建立之前的夏族群,目前学界公认夏后氏族群是发源和活动于河南地区的重要族群,其起源地为嵩山地区的伊洛汝河流域。
  河南龙山文化晚期时,大禹所在的夏族群曾向南方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进行过一次大的迁徙扩张,对湖南、湖北甚至安徽地区当地族群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李伯谦先生曾指出:“夏文化的向南扩张,打乱了长江中游一带正常的发展秩序,使该地区最终失去了独立进入文明的机会。”夏后氏族群除了向南方扩张迁徙,也开始向东和东南地区即东夷族群所在的区域进行扩展,迫使东夷族群全面退缩。
  ……
展开
目录

目 录 

绪 论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河南移民 

 

第一节 上古传说时代的族群迁徙 

 

一、周边族群迁入河南 

 

二、中原族群的外迁 

 

第二节 夏代的河南移民 

 

一、夏王朝扩张造成的族群外迁 

 

二、夏亡后夏族后裔的外迁 

 

第三节 商代的河南移民 

 

一、先商时期商人的迁徙历程 

 

二、商建国后屡次迁都引发的族群迁徙 

 

三、商王朝扩展形成的人口外迁 

 

四、商亡后其后裔的迁徙 

 

第四节 周代的河南移民 

 

一、西周分封制引发的移民 

 

二、西周营建成周洛邑带来的周人移民 

 

三、东周王室和诸侯都城迁徙形成的移民 

 

四、东周时期周边戎狄的内迁中原与民族融合 

 

河南移民史

第五节 先秦河南古国兴亡引发的移民及其影响 

 

一、上古中原古国的灭亡与迁徙 

 

二、夏、商、周时期河南封国的灭亡与迁徙 

 

三、先秦河南移民的影响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河南移民 

 

第一节 秦朝时期的河南移民 

 

第二节 两汉与三国时期的河南移民 

 

一、两汉时期的河南移民 

 

二、三国时期的河南移民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河南移民 

 

第一节 晋代的河南移民 

 

一、“永嘉之乱”前的河南移民 

 

二、“永嘉之乱”与中原百姓大迁徙 

 

三、中原百姓北迁 

 

四、迁往中原的外地人 

 

第二节 北魏迁都洛阳与鲜卑等族进入中原 

 

一、北魏迁都洛阳的原因 

 

二、迁都洛阳 

 

三、北魏统治者的汉化措施 

 

四、中原与西域诸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与融合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河南移民 

 

第一节 隋代的河南移民 

 

一、隋文帝就食于洛阳 

 

二、隋炀帝徙民实东都 

 

三、隋末战乱移民外迁 

 

目 录 

第二节 唐代的河南移民 

 

一、唐初移民东都洛阳 

 

二、各族人口徙居洛阳 

 

三、陈政父子移民入闽 

 

四、避“安史之乱”中原人南迁 

 

五、黄巢起义与中原人外迁 

 

第三节 五代的河南移民 

 

一、少数民族进入河南与民族融合 

 

二、中原人口外迁他地 

 

三、王潮、王审知入闽 

 

第五章 宋金元时期的河南移民 

 

第一节 两宋时期的移民 

 

一、迁入开封的南北割据政权的君臣及其家属 

 

二、犹太人进入中原及与汉族的融合 

 

三、金灭北宋与徽、钦二帝北迁 

 

四、高宗南渡与中原百姓南迁 

 

五、宋代的其他移民 

 

第二节 金代移民与民族融合 

 

一、金代移民 

 

二、金代中原地区的民族融合 

 

第三节 元代移民中原与民族融合 

 

一、元代少数民族进入河南 

 

二、蒙古族移民河南 

 

三、党项族进入中原与民族融合 

 

四、维吾尔族进入中原 

 

五、回族的形成及其进入中原 

 

六、迁出迁入河南的汉人 

 

河南移民史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河南移民 

 

第一节 明朝移民 

 

一、洪武、永乐年间进入河南的山西移民 

 

二、从其他省迁入河南的移民 

 

三、明代进入河南的流民 

 

四、迁入河南的少数民族 

 

第二节 清代移民 

 

一、零星迁入河南屯田垦荒者 

 

二、闽营人移民屯垦河南 

 

三、逃难等其他情况进入河南者 

 

四、由豫入苏、浙、皖垦荒的移民 

 

结 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德清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