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在迅猛变革的时代,环境日益复杂,过往的经验可能不再适用。
《经济学人·商论》执行总编辑吴晨面向未来,对全球经济和科技进行审视与预测,让你对层出不穷的“新物种”心中有数,在下一个10年站稳脚跟。
☆转型思维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是每个人锚定前进目标的必备技能。以转型思维为抓手,从变革浪潮中甄别机会与盲点,你也可以成为时代的前瞻者与先行者。
☆为什么转型思维是zui'you之选?为什么“慢是新的快”?
本书立足中国国情,放眼全球,通过盘点经济转型、技术迭代、效率社会、教育改革等热点话题,为你提供全景式视野,让你拥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从容应对“黑天鹅”。
☆知名财经媒体人诚意推荐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FT中文网前总编辑 张力奋
原第一财经CEO、原福布斯中文版总编辑 周健工
Y-CITY全球创新学院创始人 石岚
联袂推荐
☆精美插图提升阅读体验
我们正处在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大转型的时代,过往的经验可能不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面对复杂的未知领域,每个人都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构建活跃的思想市场,以转型思维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
本书对经济转型、技术迭代和全球化进行全面审视,系统地解读商业模式、教育改革、人与机器等方面的热点话题,分析时代背后的逻辑,使读者能够以变应变,在变化中找到思考的维度和自己的定位。
2020年将开启21世纪20年代,这是全球经济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大转型,中国从赶超型经济体向创新型经济体大转型的关键10年。这样的转型将对个人、企业、社会和全球化的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面对大转型,我们需要怎样的前瞻?回答这两个问题,可能会引发不小的焦虑。
这时候我们需要重温管理学大师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对幸福的定义:“幸福就是有事情可以去做,有人可以去爱,有未来可以期许。(Happiness is having something to work on,someone to love and something to hope for.)”未来或许是复杂且未知的,但人的应对之道却可能非常简单而直白。
预测一:未来需要板凳人才
进入21世纪20年代,每个人都要为加速到来的科技变革和持续推进的全球化所推动的大转型做好准备。这种从工业经济迈向数字经济的大转型会极大地增加每个人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一方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这样的新科技,的确让越来越多的知识工作岗位被机器所取代;另一方面,职场的竞争和分化也将因此加剧,会有更多人因为知识和技能更新得不够快,或者企业本身竞争失利而被淘汰。按照一位劳动力专家的预测,当05后和10后进入职场之后,他们在职业生涯中换10份以上的工作将变得司空见惯。
快速变化的未来需要更多板凳人才。对T型人才和斜杠青年这两个概念,我们并不陌生:T型青年强调在拥有一定视野的同时,拥有比较深的专业知识;斜杠青年则强调,在本职工作之外,还要在自己的兴趣爱好领域有所建树。板凳人才可以说是这两个概念的进一步发展。
板凳要有至少三条腿(中式的条凳是四条腿)。板凳人才的其中一个寓意是,建立自己的“工作组合”,而这样的组合至少要涵盖“职业”“兴趣”“家庭”三个方面,有可能的话,还需要加上“社群”。在一个科技迭代带来巨大挑战,无论是企业的未来还是工作的未来都充满巨大未知性的时代,拥有这样一套“工作组合”,一方面可以在职业被取代的时候给予自身一定的安全感——家庭和社群能够给予人重要的安全感,另一方面也更容易把工作的主动权抓在自己手中——无论是兴趣还是社群的工作都可能蕴含潜在的新机会。
当然,要抓住这样的新机会,板凳的跨度就变得特别重要。未来10年,每个人所拥有的知识的跨度,比他所拥有的单一领域的深度更重要。跨度,就是能够把不同工作组合、集合起来的能力。它可以保证,即使某项工作被取代,拥有较广跨度的人仍然可以跨越到其他的领域;它也是未来创新的主要推手——无论是在不同领域中找出类似的模式,还是把某一领域中已经成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全新领域中进行推广尝试,都是机器所不具备的技能,却是有跨度的板凳人才的特长。
板凳人才的另一个寓意是,在职业生涯之外,至少再编织一个真实的人际网络(以区别于虚拟的社交网络),而且如果有机会的话,深入多个人际网络之中,因为这样的人际网络可以带来许多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工作机会和成就感,也会在发生职业危机的时候给人以更多帮助。
第一章 经济转型
2020年10大预测
影响未来10年的5大趋势
新镀金时代的反思
全球化需要新思维
拥抱未来的思维实验
央行为何?
用系统思维思考中国经济的转型
第二章 技术迭代与全球化
苹果TV+,开启流媒体乱战时代?
优步晴雨表
纪录片《美国工厂》犯了哪三个错?
重返月球意味着什么?
寰球炎夏,人类该如何应对气候变暖?
了不起的盖茨:首富退休指南
第三章 效率社会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认识效率?
为什么慢是新的快?
重提“996”,加班文化与企业转型
数字经济时代的职场生存手册
从经济学视角分析“虎爸虎妈”
数字经济时代的教育变革
第四章 历史视角下的中国与世界
晚期资本主义的改良
印度是一面镜子
从中国的视角看埃及
像亚伯拉罕·林肯一样,做一只狐性的刺猬
宋徽宗与汴京之围
万历二十七年的仲夏旅行
温馨提示:请使用德清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吴晨是媒体人当中很前卫的思想者。在这本新书里,他关注现今世界知识体系的“聚变”。他带着烧脑的问题,在中西历史之间纵横游走。他的国际视野、他的中国意识、他对新技术的敏感,让阅读此书成为一段难得的思想旅程。
——张力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FT中文网前总编辑)
在数据和信息的围堵中,知识的定义变得不再确定,为了区分真伪、明辨是非,每个人都需要具备自己的知识体系。
——周健工(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前CEO、《福布斯》中文版前总编辑)
我们正处在时代的大变局之中,“黑天鹅”之多令过去30年的经验都失去了参考价值。吴晨这本书把目光投向当下社会最重要的课题,从经济转型、技术迭代、效率社会到中国与世界的互动,视野全新、生动深刻,读之畅快。每个终身学习者都能从中得到启发。
——石岚(Y-CITY全球创新学院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