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2012年诺贝尔奖得主莫言的中篇小说集之一,收录两部作品。
《筑路》:八隆河大堤上来了一支筑路队。代理队长杨六九爱上了马桑镇的白荞麦,炊事员刘罗锅寻到失踪多年的亲女儿,机灵人来书竟从墙缝挖出了金子,老实人孙巴交不上超生的罚款……在沙尘弥天的苍茫大地上,一场讲述欲念与生死的剧目正在上演。
《战友重逢》:故事发生在南国边疆保卫战结束的十三年后,少校军官赵金回乡探亲,偶遇牺牲的战友钱英豪的亡魂。在滔滔江水边,两人回忆起壮志未酬的战友、心念的家人、错过的爱人……阴阳对话,人鬼纠缠,莫言借助意境深远的隐喻,多重诠释现代读者追寻的生命课题。
牛/001
我们的七叔/107
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190
温馨提示:请使用德清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莫言是一位诗人,一位撕碎程式化的宣传海报,把个人从湮没无名的芸芸大众之中提升起来的诗人。借助嘲笑和讥讽,莫言不仅抨击历史及其谎言,也鞭挞社会贫困与政治伪善。
莫言的想象飞越于整个人类的存在状态之上……他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无真相、无常识,亦无同情的世界,是一个人们胆大妄为、孤立无助、荒诞不经的世界。
比起众多追随拉伯雷和斯威夫特——在我们的时代,追随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家,莫言的世界更加趣味横生,也更为惊骇人心。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选摘)
莫言世界里的成长往往是一个激动的过程,母亲的愤怒,父亲的浪荡,创伤,疾病,谩骂,暴力,遗弃;可是孩子并没有因此萎缩,相反,很健壮。
——著名作家 王安忆
莫言是我们的惠特曼,他有巨大的胃口、旺盛的食欲,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是他不能消化的;他刚健、粗俗、汹涌澎湃,阐扬着中国精神中更宽阔的一面,那既是经验的、感觉的、身体的,又是超验的、终极的,超越自我,超越历史理性。
——著名作家、评论家李敬泽
我曾说过,中国文化太缺少三样东西:慈悲、宽厚与幽默,但莫言出现之后,就另当别论了,至少是“幽默”不缺了。林语堂在世时提倡幽默,可惜他未能遇到莫言,而我与莫言相逢了,这真是幸运。
——著名人文学者、思想家、文学家刘再复
得知莫言获奖,我又重读《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仍令人忍俊不禁;那种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自由精神, 一如莫言Z初带给中国文坛的惊喜。莫言的语调如朱老师的长跑一样气定神闲、但也怪诞奇异,仿佛有个神秘的透镜被置于叙述和现实之间,使那些历史中尴尬、荒唐、悲惨的景象变得如同奇幻世界,惊心动魄,令人沉醉。
——美国著名学者、卫斯理学院东亚语言文化系副教授宋明炜
莫言把日常生活中的灾难编织成一种有用的、令人振奋的、罕见的东西。
——《纽约时报书评》
被视为中国的威廉·福克纳,有着加西亚·马尔克斯魔幻风格的莫言,对中国乡村的描写有一种魔幻般的抒情诗情调,黑色幽默和超自然的描述灌注其间……即使对不熟悉中国作品的读者来说,这八个故事也令人耳目一新……他的作品万花筒一般地反映了中国的当代现实。
——《华盛顿时报》
说和写鬼怪,当代中国一绝。
——阿城
莫言有一种能力,就是非常有效地将现实生活转化为非现实生活,没有比他的小说里的现实生活更不现实了。他明明是在说着这一件事情,结果却说成了那一件事情。仿佛他看世界的眼睛有一种曲光的功能,景物一旦进入视野,顿时就改了面目。并不是说与原来完全不一样,甚至很一样,可就是成了另一个世界。
——著名作家、复旦大学教授王安忆
莫言通过自己独特的创作,把高密东北乡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隐秘在胶东平原边缘的丘陵和平原过渡地带的微地,扩展为世界性的中心舞台。在这片普通而神奇的土地上,以“我爷爷”余占鳌为代表的高密东北乡子民们上演了一出出慷慨激昂的人生大剧,一如电影《红高粱》里“酒神曲”吼诵时的高亢鹰扬。在文学的世界里,莫言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高密东北乡文学王国。
——作家 叶开
《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那种惊人的欢乐和驳杂表明,莫言对用历史覆盖生活怀有异议,当然,历史最终介入了这次长跑,警察来了,有人被带走了,但这更像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意外,是一次“故障”,是生活中富于魅力的惊奇和秘密。
——著名作家、评论家李敬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