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王蒙文集之:活动变人形
0.00     定价 ¥ 36.00
德清县图书馆
  • ISBN:
    9787020149742
  • 作      者:
    王蒙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王蒙, 195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1979年调回北京作协,成为专业作家。

王蒙是与党、国家、民族共命运的作家,在同时代作家中,他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格外强烈,是当代不多见的全方位的大家。他的作品(不仅限于文学作品)直接地、客观地、艺术地反映中国当代的重大事件和各族人民的心路历程。他与新疆人民共同生活十六年,深受欢迎和信任,写下了大量反映新疆人民生活的作品。多年来他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睦做了大量实际有效、不可替代的工作,这在当下尤具特殊意义。王蒙还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做了许多有特色、有个性、深入浅出的研究阐释,是当代不多见的全方位的大家,对中国当代文学、文化、思想有重大的贡献。王蒙对党、国家和人民怀有一种切入骨髓、舍我其谁的情感和责任,这一切在他的各种作品中表露无遗。因此,他和他的作品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史乃至政治史、文化史、思想史有极其特殊的意义,不可多得,很难替代。

王蒙是新中国七十年以来*一获得共和国荣誉称号的作家。

展开
内容介绍

 

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描写旧中国知识分子倪吾诚在中国旧式家庭生活中的苦闷和迷惘,向往西方现代文明而不可得,一生挣扎而终无所获。小说精练、生动,人物尤为传神。

 

《王蒙文集(新版)》共35种,收入王蒙1948年至2018年的主要作品。

包括长篇小说10部、系列小说1卷、短篇小说2卷,中篇小说3卷、微型小说1卷、散文随笔3卷、诗歌1卷、专栏文章1卷、论文学与创作3卷、演讲录3卷、谈话录2卷、《红楼梦》研读系列4部、孔孟老庄研读系列7部、自传及回忆录等4部。

展开
精彩书摘
  《王蒙文集之:活动变人形》:
  第一章
  江南初春,我独自漫步在林荫小路上,寂寞而且自由。
  你说,这弦有多长?
  树干细而高,淡灰色的树皮上出现了黑的与褐的斑点,柔嫩的树枝网一样地伸向天空,久雨后的,开始晴朗和温热起来的灰蓝色的天空。
  这根弦已经沉睡了五十年,五十年了,一年又一年,直到今天。
  看树叶像北方的槐树,但又比北方的槐叶肥大。最奇妙的是,尽管树叶密而多,它们只长在树冠的顶部,像一层薄薄的华盖,于是树叶下面的网状交错的枝条、线条与空隙与天光,完全分明。
  所以说那弦是太长了,穿行了整整半个世纪,我不愿也不敢轻易地将它拨动。
  我知道旁边就是柏油马路,不时有高级轿车从这路上驶过,路的两侧是丰满而又恢宏的法国梧桐。我知道另一边是迷人的美丽的湖。我知道这又是一个鬼使神差的、绵绵无尽而又转瞬即逝的春天。春天辽阔无边。但我暂时只愿在这小路上漫步,好像我只属于这条路,这条路也只属于我。
  如果这样一根弦震颤起来了,它的声音,难道能够是和谐的、能够使喜欢鲜花和糖果的好人们觉得入耳吗?
  一九八年六月十七日,语言学副教授倪藻作为中国学者代表团的一员,访问欧洲一个发达国家北方的著名港口城市H市。倪藻四十六岁,满头青丝,谈锋机敏,眼神活跃,动作麻利,走起路来两条并不健壮的腿得相当快。如果不是看到他脸上的特别是眼角和嘴角的细密的皱纹,如果不是看到他陷入沉思的时候目光中那种深含的悲悯,大概会认为他年轻有为,善于调摄,驻颜有术,风华正茂。
  早晨八点十三分,倪藻他们在B市的机场登上不列颠航空公司的飞机。他的左侧,坐着一位穿着讲究的风雨衣、亭亭玉立的灰发女士,女士面孔庄严,像个男子。女士携着一个讲究的提包。待飞机飞行平稳以后,她打开皮包,竟从皮包里取出一只小小的金毛哈巴狗。她牵着银链,将玩物一样的驯良的小狗放在脚下。倪藻恍然她的表情多半是因为偷偷节省了一个动物所需的机票而庄严。倪藻的右侧,是一位专心致志地操作着计算器,填写着不知什么表格的男子。男子工作得那样专心,不但不去注意飞机的起飞与飞行,不去欣赏舷窗下的风光,而且用“不”字回答了端来饮料的空中小姐。他真忙。
  九点刚过,飞机在H市机场降落。“这么说,我们来到了H市了?我也许可以找到史福岗教授了吧?”他问担任他们团的向导和翻译的贝蒂小姐。
  “我一定尽力帮您找到您的老朋友史福岗。”殷勤的、一丝不苟的贝蒂小姐,用清楚而又标准的中文回答。
  倪藻有点恼恨自己。为史福岗,他啰嗦什么呢?史福岗究竟和他有什么相干?归根结底,真正曾经是史福岗的老友的并不是倪藻,而是倪藻的父亲倪吾诚。倪藻这次出访,与父亲倪吾诚有什么相干?倪藻即使不出国,即使他与父亲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他们父子二人之间又有多少相干?
  然而半年之前得到国外有关方面的邀请的时候他立刻想起了史福岗。一路上他没有忘记史福岗。去H市看望一下史福岗,这似乎是去还一个愿,似乎是一种寻根究底,似乎是去拨动一根久已沉睡的古弦。
  到达H市以后先是参观东方书店,然后到一个国际学术交流机构与一位体态娇小、面孔庄严、戴着两片巨大的眼镜的女博士会见,然后到港口参观和用饭。用饭的时候由当地最大的报纸的主编陪同,倪藻与他随意地却是全神贯注地讨论了毛泽东在世界历史特别是思想史上的地位。报纸主编向倪藻介绍了一九六六年和六七年“毛主义”的红卫兵运动对于当时的欧洲青年的重大影响……他们谈得这样津津有味,以至午餐以后登上去H大学的汽车的时候,除去最后的浇白兰地酒的布丁以外,倪藻想不起来中午究竟吃了什么。对,有一小碗浓汤,有很重的洋葱味,又咸……日程排得太紧了。
  下午两点钟开始与H大学的六位汉学家座谈。这六个人当中有四个人是欧洲血统的。一个长着漂亮的大蓝眼睛,棕色的头发向后背过去,说话细声细气,彬彬有礼,绅士派头十足。但他带着善良无邪的微笑提了许多乍一听是相当令人为难的问题。第二个人长胳臂长腿,说话的时候爱挤眼睛,一边说话一边自己先笑个不停。第三个人虽是男性,却留着披肩的长发,他的汉话说得最好,对中国的事知道得相当多,有点当今中国通的劲儿。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人目光非常阴沉,身体的每个部位都是浑圆多肉的,看着他的肥嫩欲滴、洗得清洁得像是半透明的蜡团的手指,倪藻觉得有点不太自在,就像看到餐桌上的香肠突然变活了,动作起来了一样。
  另外两位先生本是倪藻的同胞。年长的那位是汉口的一位著名京剧武生的弟弟。那位武生演的武松风靡大江南北几十年,以至后来取材于《水浒传》的连环图画画武松的时候都以这位演员为模特儿,如果你画得不像这位名武生,老少读者就不认可,就认为你画得不像武松。名武生的弟弟从四十年代出洋留学,后来定居在H市,现在穿着合身的米黄色西服,打着一条双色领带,戴着一副宽边眼镜,气度与做派与那六位无异,完全看不出他的兄长及武二郎对他有什么影响。连他表示兴趣或者没听清楚时眼睛一张、下巴一歪的姿势都是充分地欧化的,绝无任何京剧或者汉剧或者任何其他中国剧种的做派的影响。只有他说话的腔调,包含着一种老式的多礼和亲热,使倪藻不时想起他接触过的为数不多的梨园子弟来。
  另一位同胞一下子就引起了倪藻的兴趣,就像他们过去曾经熟识。那人宽肩膀,身材适中,两颊像刀砍过似的平直有力,大眼睛柔和当中充满畏缩和惶恐,与他那上挑的、眉心连在一起的长眉颇不协调。依倪藻的经验,这样的眉毛应该是争强好胜、显露浮躁的性格的征兆,这样的眉毛的主人的目光也应该是得意洋洋的。这样的人按理属于一触即发、随时准备露一手和压别人一头、什么情形下面都不甘寂寞的那种类型。
  这位同胞的整个神态也是自从倪藻在F市航空港缴验护照入境以来所没有看到过的。这里与以谦虚为最大美德的东方不同,这里的每个男人与女人,包括小孩子都是那样的挺胸腆肚,神气活现,趾高气扬。用现在比较时髦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个都显得那样自我感觉良好。但是,现下的这位西装笔挺的同胞老弟,虽然具有一切令人自我感觉良好的外部征兆,却表现出一种莫名的卑怯,近乎凄凉。可又为什么要去关心一个萍水相逢的不相干者呢?天涯海角,到处都有形容枯槁的、心情忧郁的、处境艰难的与自己偏偏和自己过不去的令人感到亲切的人。那些直接与倪藻有关的人倪藻还关心不过来呢。
  一进这一间清爽的、一尘不染的、虽然顶棚不高面积也不大却是非常明亮和舒适的会议室,倪藻第一眼便发现了这位同胞老弟。他身上的悲剧气氛,悲剧气氛下蜷缩着的暴躁、才情或者顽劣,一下子就打动了倪藻。倪藻选择了一个离他近的座位,向他微笑,并递过去自己的一张名片。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德清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