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王蒙文集之:中国天机
0.00     定价 ¥ 36.00
德清县图书馆
  • ISBN:
    9787020149506
  • 作      者:
    王蒙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王蒙, 195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1979年调回北京作协,成为专业作家。

王蒙是与党、国家、民族共命运的作家,在同时代作家中,他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格外强烈,是当代不多见的全方位的大家。他的作品(不仅限于文学作品)直接地、客观地、艺术地反映中国当代的重大事件和各族人民的心路历程。他与新疆人民共同生活十六年,深受欢迎和信任,写下了大量反映新疆人民生活的作品。多年来他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睦做了大量实际有效、不可替代的工作,这在当下尤具特殊意义。王蒙还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做了许多有特色、有个性、深入浅出的研究阐释,是当代不多见的全方位的大家,对中国当代文学、文化、思想有重大的贡献。王蒙对党、国家和人民怀有一种切入骨髓、舍我其谁的情感和责任,这一切在他的各种作品中表露无遗。因此,他和他的作品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史乃至政治史、文化史、思想史有极其特殊的意义,不可多得,很难替代。

王蒙是新中国七十年以来*一获得共和国荣誉称号的作家。

展开
内容介绍

 

在本书中,作者通过亲身经历对1949年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回顾和反思,以史带论,夹述夹议,从个人的角度分析检讨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过程中的功过得失。

《王蒙文集(新版)》共35种,收入王蒙1948年至2018年的主要作品。

包括长篇小说10部、系列小说1卷、短篇小说2卷,中篇小说3卷、微型小说1卷、散文随笔3卷、诗歌1卷、专栏文章1卷、论文学与创作3卷、演讲录3卷、谈话录2卷、《红楼梦》研读系列4部、孔孟老庄研读系列7部、自传及回忆录等4部。

展开
精彩书摘
  《王蒙文集之:中国天机》:
  革命与胜利,新中国诞生
  1.一名少年的感受:旧中国气数已尽
  剑走偏锋,让我先从一件比较离题十里的事情说起。一九四七年,我十三岁了,去北京图书馆读书。我碰到的困难是样子与个子太小,而此图书馆的规矩是谢绝儿童。每次我都心怯气馁地与它的工作人员讲解道理,说明我已经是初中三年级学生,已经读过鲁迅巴金冰心泰戈尔嚣鹅(即维克多-雨果)。而且我当时已经戴上一副二百度的近视镜,我是来认真读书的,不是来玩儿的。
  那时的图书馆借书很麻烦。先要查卡片,再填写借书单,然后找座位坐下,等二三十分钟,才由工作人员给你把书送来。
  有一次,我借的书是苏联革拉特珂夫著的《士敏土》。我此前已经接受了革命的宣传教育,已经知道苏联好,革命好,知道人类社会一上来是原始共产主义,接着是万恶的奴隶制,然后是封建社会,然后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是最后一种阶级社会形态,到了这个时候要发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了,要推行无产阶级专政,然后是各尽所能、各取所值的社会主义,再一步,就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的人间天堂了。
  我十三岁时自认为已经盗得了天火,接受了粗浅的历史唯物主义,因为,我在声明我自己思想“左倾”后(见《一辈子的活法》一书),地下党员何平给我读的第一本理论著作就是华岗著《社会发展史纲要》。
  (解放后华岗曾任山东大学校长,后因所谓胡风一案,落入泥沼,甚至身陷囹圄十余年。)
  从何平那里我读了苏联文学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虹》《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并且得知了《士敏土》《铁流》等名著。所幸的是这样的书并未被国民党所彻底禁止。
  一个少年阅读《士敏土》的经验是了不起的,这本书充满了革命的阳刚型躁动,亢奋、热烈、混乱、杂嚣。我忘不了主人公格利融化在红旗与人海中的神圣与献身的感觉。融化还是保留自己?这是革命中常常碰到的一个难题。我忘不了小说中描写的清党时一个被清洗的“小资”当场开枪自杀,而领导人连脸上的肌肉也没有动一下的情形。威严的血腥反而增加了革命的神圣感与吸引力。革命不是戴着白手套所做的科学试验,不是绘画绣花与请客吃饭。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毛泽东作如是说。我忘不了一个知识型神经质型富农,十月革命后被充军时的歇斯底里的欢呼。我更忘不了女主人公黛莎的强健的身躯与鲜艳的红头巾,她干脆主张性献身,为了革命者伤员的快乐而献出身体,并与一位强有力的领导人动辄“干”在一起,这样的描写令一个十三岁的男孩心怦怦跳,发热而且扩张。我的对于革命的向往与对于苏俄女共产党员黛莎的向往融为一体。
  黛莎真棒!
  是的,越是在建党的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反封建矛头越是犀利,用巴金小说《家》里的冯乐山老爷子的腐臭调门攻击共产党共产共妻的是保守没落的国民党。
  即使后来在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工作的时候,我热烈地阅读瞿秋白的记叙十月革命后的苏联的《饿乡纪程》与《赤都心史》,我的心里梦里仍然有与一把镰刀与一柄锤子不可分的苏俄壮妇、红头巾的黛莎,她比一切饥饿与混乱更鲜明也更有力。
  半个世纪后,我在美国讲学,面对美国的大学生们,我说:“对于青年来说,没有比性与革命更吸引人的了,而革命的高潮期、革命的吸引力比性还要更加巨大与强烈。”
  苏联歌曲充满热血沸腾的动员力:“兄弟们/向太阳/向自由/向着那光明的路/你看那黑暗已消灭/万丈光芒在前头…‘……你光荣的生命牺牲/在我们苦难的斗争中/你光荣地抛弃头颅…‘生活像泥河一样流/机器吃我们的肉……”
  当然,这些歌曲都赶不上《国际歌》:“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更赶不上《共产党宣言》的口号:无产阶级失去的是锁链,得到的是全世界。还有就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世界上就是有这样的悲情,这样的献身,这样的壮美与沉醉。唱着这样的歌,读着这样的书,呼喊着这样的口号,你敢于向敌人的刺刀猛冲。
  而在一九九六年,当我参观伦敦的马克思墓的时候,我想起来的是一九八七年访问匈牙利布达佩斯市时听一个匈牙利朋友讲的政治笑话,他说,中苏珍宝岛边境冲突时期,他们那里流传着一个段子:马克思托梦说,他已经将“联合起来”的口号改为“全世界的无产者,你们互相离开得远一点吧”。
  ……
展开
目录
我要跟你讲政治
革命与胜利,新中国诞生
1.一名少年的感受:旧中国气数已尽
2.毛泽东说:不革命行吗?
3.沉醉在革命胜利的欢乐里
4.统购统销,是不是意味着政策的收紧
5.共产党的旗帜在神州大地上高高飘扬
6.对《武训传》的批判开启了不断的文化思想斗争

斗争、运动、跃进马不停蹄
7.万民打麻雀的奇观
8.搞运动
9.一九五七年:携笔四顾心茫然
10.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年,如火如荼拼跃进
11.困难时期,以退为进还是以进为退

意识形态的加温结果是“文革”浩劫
12.六十年代,毛泽东、格瓦拉、胡志明
13.赵朴初的批修散曲,文采风流似匕首
14.“文化大革命”非搞不可
15.拧紧与放松齐飞,死磕共逍遥一色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开始了
16.永忆一九七六年
17.后“文革”时代开始了
18.摸着石头过河
19.二十世纪末旷日持久的文艺论辩
20.意识形态的尴尬与创新
21.新话如潮——八十年代一瞥

欢喜、忧患、未来
22.物质生活、钱、腐败
23.理念、权力与实绩的起舞
24.决定的因素:党与民主程序
25.政治说辞的嬗变与推敲
26.说透与说清
27.要让领导了解真情而不仅仅是让领导高兴
28.欢喜、忧患、未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德清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