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专家、中国好书作者吴钩,畅销书《新宋》作者阿越 鼎力推荐
◆考据严谨,解读风趣,是一本饮食文化的断代史,也是一本市井生活的地方志。
◆还原宋朝饮食生活的真实图景,人在宋朝如何吃喝?
◆兼顾严谨与通俗,是有趣的博学的聪明的人做的事情。
《食在宋朝》旨在还原宋朝饮食生活的真实图景,通过这本书,让大家了解宋朝人吃什么主食,有什么菜式,开什么饭馆,进什么酒店。满足我们认识古代的诉求。尤其文章穿插作者复原宋朝食材的过程,让我们对古代饮食的想象立体起来,更增加文字的趣味性。全书考据严谨,解读风趣,是一本饮食文化的断代史,也是一本市井生活的地方志。
从一日两餐到一日三餐
假如大伙想回到宋朝吃顿大餐,千万不要赶在中午去,因为宋朝好多饭店是不卖午餐的。
翻开《东京梦华录》第八卷,有这么一句话:“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午未就是午时到未时,也就是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三点。望子就是饭店门口挑着的旗子,把这杆旗拽下来,表示打烊,不再营业。
搁咱们今天,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三点这段时间刚好是吃午饭的时间,公私饭局一般都在这个时间段举行,大小饭店生意兴隆,正是挣钱的好时机,可为什么宋朝的饭店不卖午餐,到了生意最好的时候偏偏打烊呢?
原因很简单:大部分宋朝人没有在中午请客吃饭的习惯。从东周到隋唐,中国人一直延续着一个老传统:每天只吃两顿饭,一顿早饭,一顿晚饭。早饭吃得不算早,一般在上午九点 左右开饭;晚饭吃得也不算晚,一般在下午四点左右刷碗。中午那顿饭怎么办?不吃,绝大多数人都不吃。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一天两顿饭的老传统被慢慢打破,定居在长安城的老外和一小部分中国贵族开始吃午餐。但是他们属于非主流,大部分中国居民还是继续坚守着一日两餐的饮食习惯。
到了宋朝,吃午餐的人就更多了,可以说超过一半的城市居民都开始吃午餐。比如说《水浒传》里武松在县衙上班,每天早起去衙门值班,八九点钟回到家,他嫂子潘金莲一准给他做好了 早饭,有一天武松回来晚了,“直到日中未归”,到家后潘金莲 问他:“奴等一早起,叔叔怎么不归来吃早饭?”武松说:“便 是衙里一个相识请吃早饭。”潘金莲赶紧又给武松做了一顿午饭。后来武松杀了潘金莲,充军发配到孟州,在牢城营里受到“金眼彪”施恩的款待:“天明起来,送来一大碗肉汤,一大碗饭;坐到日中,又送来四般果子、一只熟鸡、许多蒸卷儿、一注子酒;到晚又是许多下饭。”《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的作品,但是这段描写非常贴近宋朝的风俗——部分宋朝市民已经学会吃午饭,已经从一日两餐变成一日三餐了。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好朋友范成大有一回请客,请帖上是这么写的:“欲二十二日午间具饭,款契阔,敢幸不外,他迟面尽,右谨具呈。中大夫提举洞霄宫范成大札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想在二十二号那天中午组织一个饭局,请您千万不要见 外,务必大驾光临。由此可见,宋朝已经有人在中午请客吃饭了,就跟咱们现代人一样。
开场白:你会喜欢宋朝美食吗?
第一章 穿越须知
那些在宋朝吃不到的食物/011
从一日两餐到一日三餐/017
瓷器为什么不上席/023
宋朝饮食安全问题/029
第二章 主食称王
蔡京煮面/037
陆游的年夜饭/042
宋元灌汤包/047
酸馅儿/053
水 饭/059
吞鱼儿/065
第三章 无肉不欢
东坡肉和东坡鱼/073
肥肉比瘦肉贵/079
动物油称王的岁月/085
李逵和牛羊肉/091
带皮羊肉/098
瓠 羹/103
嗜“血”的宋朝/108
研膏茶,黄雀鲊/113
第四章 水中生鲜
去宋朝吃日本料理 /121
小皇帝吃螃蟹/127
大宋燕鲍翅/133
宋朝有没有乌鱼子/139
第五章 乡间素宴
二月二挖野菜/145
东坡羹/151
朱熹的茄子/156
榆树宴/162
槐树宴/168
绿豆粉丝/173
宋菜为何少胡椒/179
豉汤与味噌/185
第六章 果品与甜点
黄蓉的果盘/193
糖霜玉蜂儿/199
糖肥皂/205
夜市上的甜点/211
宋朝真有月饼吗?/217
第七章 宋宴探秘
皇上请客/225
大内饭局/231
去宋朝酒馆喝一杯/237
宋朝的下酒菜/241
最后一道送客汤/246
温馨提示:请使用德清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