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威诚是遵照我父亲的指示精神,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前夕,蒋介石开始瓦解我父亲创建的这支部队时,第一个打起红旗的高级将领。刘威诚是陕西蒲城县人,大革命失败后,在杨部办的教导队当学兵,经炮兵营附张汉民介绍加入共产党,历任排、连、营、团长,抗战时与八路军协同作战多有战绩。1945年任三十八军十七师副师长。同年7月18日,刘威诚在中共三十八军党委领导下,指挥十七师和五十五师八个营起义,投奔晋冀鲁豫解放区,任十七师政委,立即跟随刘邓部队,参加了上党战役;积极动员、协助孔从洲统一指挥,把三十八军都拉到解放区,组成了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任副军长。
孔从洲是西安市人,1924年入杨虎城部队,历任营、团、旅长,西安事变前任杨部警二旅旅长。抗战时,孔从洲任三十八军第五十五师师长,在八路军的支持协助下,粉碎了日军多次“围剿”,并率部突围,打乱了敌人部署,以本部队的重大牺牲,保障了友邻部队突出重围,立下了显著的战功。1944年,蒋介石用升官的办法,调赵寿山任第三集团军司令,赵在赴任前就委托当时还不是共产党员的孔从洲,积极支持、配合三十八军党委的工作,掌握好三十八军的实权,粉碎蒋介石分化、瓦解三十八军的阴谋.保存好我父亲创建的这支爱国武装力量。刘威诚率十七师起义后,蒋介石采取了更加严厉的措施,将五十五师三面包围后,强令孔从洲就任有职无权的副军长,使五十五师的处境更加险恶。1946年5月10日,胡宗南说孔从洲部队里共产党员多,名义上要调孔部“到新乡增防”,实际上是“到火车上缴枪”,解散五十五师。孔从洲当机立断,率部在河南巩县起义,然后分散突围。孔从洲沿途克服重重艰难险阻,不断受到国民党军警宪特盘查,终于在第四集团军谍报处长霍子昭(地下党员)的帮助下,通过了国民党的封锁线,胜利地到达解放区。9月13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与刘威诚等各路分散来到解放区的原三十八军旧部,汇集一起在邯郸成立了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孔从洲任军长,并加入共产党;陈先瑞、刘威诚任副军长,汪锋任政委。
智勇双全的赵寿山将军,早在西安事变前,就是我父亲部队核心领导成员之一。他毕生追求革命的经历,反映了整个十七路军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他是我父亲部队里,被蒋介石召见几次,又被毛泽东几次接见的唯一高级将领,是杨部坚持把红旗打到底的突出代表。赵寿山出身于陕西户县一个农民家庭,就读于陕西陆军测量学校,从军后入冯玉祥部当教官。因敬佩我父亲坚持靖国军旗帜,参加了杨部,从当教官起,历任连、营、师、军长和集团军总司令。1930年,国难日深、民族危机加重,赵寿山到北平、天津、上海考察,同许多进步人士和共产党人接洽,认为“非团结不足以言抗日,非抗日不足以言救亡”。回到陕西,他向我父亲力陈停止内战,反蒋抗日的主张,先后三次向我父亲建议捉蒋介石。我父亲当时表面不动声色,只劝他回去“看看部队,好好休息”。赵开始不太理解,有些失望。到了西安事变前夜,我父亲突然召见赵说:“你不是几次提议要干(蒋)吗?现在马上就行动。西安城内的部队归你指挥。”赵寿山十分敬佩杨的机警,兴奋地接受了任务,直接指挥了西安城内各部队的军事行动,第二天即被任命为西安市公安局长,迅速稳定了市内的社会秩序。西安事变之后,赵奉命调任渭北警备司令,与南下防止中央军进攻西安的红军彭德怀、左权多有交往。赵请彭、左帮助赵部演习游击战,彭、左请赵帮助红军演习平原、河川作战。一次演习结束后合影留念,彭笑着对赵说:“这下你把‘通匪’的证据给留下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