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近代中国(第三十辑)
0.00     定价 ¥ 52.00
德清县图书馆
  • ISBN:
    9787552028270
  • 出 版 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近代中国》为CSSCI来源集刊,创刊于1991年,设有《孙中山研究》《政治外交》《思想文化》《人物研究》《学术述评》等涉及近代中国社会各方面的专题专栏。
展开
精彩书摘
  《近代中国(第三十辑)》:
  2018年12月21-22日,由上海中山学社、孙中山基金会、台北孙中山纪念馆、台北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联合举办的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中国各地及韩国、日本的学者会聚一堂,共提交论文46篇。上海中山学社社长高小玫、上海海外联谊会副会长蔡忠、中国孙中山研究会会长熊月之、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台湾孙中山纪念馆副馆长杨同慧、孙中山基金会副理事长李萍、河北师范大学教授戴建兵在开幕式致辞中,充分肯定了这次学术会议研讨主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蕴含着中国智慧,孙中山振兴中华、天下为公的思想一脉相承,从孙中山思想中可以发掘出丰富的理论资源,形成更加深刻广泛的共识,并以孙中山精神为纽带,围绕会议主题深入研究,为中国扩大开放提供学术理论支持。复旦大学资深教授姜义华,中山大学教授林家有,台湾元智大学教授刘阿荣,浙江大学资深教授桑兵,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孙中山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汪朝光,分别聚焦孙中山的反霸权主义、东亚融合、民族平等和团结奋斗、中华民族复兴与世界和平做主旨发言,深刻阐述。与会的80余位海内外学者会上会下围绕研讨会的主题展开有新意有深度的学术研讨,取得丰硕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孙中山与民族振兴
  在政治领域,中山大学林家有强调孙中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历史伟人。他的团结奋斗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深远,对人类贡献重大,对当今中国复兴中华也有重大启迪。上海师范大学郭绪印认为孙中山关于民族复兴的主张涉及许多方面,但其重点在于两个方面,即革命和建设,而建设则是革命的唯一目的。辅仁大学刘碧蓉指出孙中山为民族复兴竭尽全力,奋斗终生,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他壮志未酬。
  在经济领域,复旦大学戴鞍钢探讨了孙中山的区域经济联动设想,认为这些深谋远虑对当今为振兴中华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奋斗的人们极富教益和启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左玉河论述了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本质,认为其在精神目标上与社会主义有着相当高的吻合度。河北师范大学戴建兵研究了孙中山货币思想,认为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有着超越时代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性。
  在文化领域,台湾师范大学黄玫瑄阐述了孙中山与中华文化振兴的关系,强调了中华文化在台湾的历史责任。湖州师范学院李学功指出孙中山的文化思想,是会通中外文化之精华而融会贯通的中国新文化。上海大学谢宝耿认为孙中山的理论学说,借鉴和吸收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这些理论学说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王杰专题论述了新文化运动与孙中山文化观转变的互动关系。
  ……
展开
目录
辛亥革命研究
孙中山货币思想及实践评议
何天炯:被遗忘的辛亥革命元老
——关于《何天炯集》
传教士话语中的辛亥革命
——依据《教务杂志》的考察(1900-1916)
孙中山国家制度思想研究
“纪念孙中山:民族振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
研讨会综述

政治与法律
第二次东征期间蒋介石与周恩来关系辨析
日本馆藏档案所见大革命时期的国共关系
通过诉讼相关文书所见的清代中后期社会女性

思想与文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上海左翼文化运动
抗战时期晋察冀根据地的冬学运动
1920年代江苏省吴江乡镇小报党派化探析

社会经济
长江三角洲米粮市场之近代变迁
海上公地
——环境史视域下的黄海渔业争端

学术园地
《民国丛书》成书始末

史料辑存
王韬致谢绥之函
廉泉书札拾遗

附录
《近代中国》第一辑至第二十九辑总目录
征稿启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德清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