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代大家冯至先生译文全集国内首次出版。冯至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蕞杰出的抒情诗人”,同时也是中国德语文学研究的奠基人。他的翻译生涯持续近六十年,译著颇丰,尤其他以诗人之笔译诗,对节奏、韵律、情绪、氛围的掌控都恰到好处,堪称典范。
☆ 本书完整收录冯至先生中文译著,《审美教育书简》《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等重磅译作均已绝版多年,《哀弗立昂》(《浮士德》选段)、《智利的地震》等作品系首次从民国期刊收录。
☆ 收录冯至先生译作手稿、历史图片等珍贵图像资料,不少照片首次以出版物形式面世,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 译作均为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中的大师之作,涵盖诗歌、小说、书信、散文等多种体裁,种类丰富完整。从这些译作中,既可一窥德语经典文学的样貌,也可研究早期德语文学译介在中国的发展轨迹。
☆ 精美装帧,复古设计,意蕴深远,匠心呈现。
卷一收录冯至先生翻译的歌德、荷尔德林、海涅、尼采、格奥尔格、里尔克、布莱希特等诗人之作及民歌。歌德是魏玛古典主义蕞著名的代表,本书收入了他蕞著名诗作如《普罗米修士》、《浮士德》选段等,以及译者代表性研究作品《浅释歌德诗十三首》。海涅是19世纪最重要的德国诗人之一,本书收入《海涅诗选》、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和《集外诗八首》。布莱希特、荷尔德林、尼采最知名的身份是戏剧家或哲学家,但其诗歌亦蕴含了深厚的意味。格奥尔格为20世纪五位最伟大的德语诗人之一,里尔克是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他创造了现代诗歌艺术的巅峰,深深影响了中国几代诗人。
卷二收录《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审美教育书简》。前者是里尔克在其三十岁左右时写给一个青年诗人的书简。他在信中谈及青年人内心面临的诸多疑惑和愁苦:诗和艺术、两性的爱、严肃和冷嘲、悲哀和怀疑、生活和职业的艰难,揭示了审美、信仰、寂寞、爱、悲哀等论题的深奥本质。后者是1793—1794年间席勒写给丹麦奥古斯滕堡公爵的27封信。在法国大革命背景下,席勒以康德的原则为依据,深刻分析了审美中的诸多论题,认为要改革国家,获得政治自由,必须首先改善时代的性格,恢复人的天性的完整性。政治问题的解决必须假道美学问题,人们只有通过美才能走向自由。
卷三为歌德长篇小说《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维廉?麦斯特是个满怀理想、充满朝气的热血青年,他出身于市民阶层之家,但不满于市民阶层的平庸和唯利是图,寄希望于通过戏剧艺术和美育来改造社会,并与伶人马利亚娜相恋。在与马利亚娜遭遇误会后,维廉四处漂泊,遇见形形色色的人物。维廉最初寻求戏剧艺术,而最终得到了人生艺术,成为不断追求人性完善和崇高社会理想的探求者。
卷四收录冯至翻译的《歌德年谱》《哈尔茨山游记》《远方的歌声》及集外译文七篇。《歌德年谱》为德国俾德曼编,冯至译注,详细考证了伟大诗人歌德的生平、经历和创作历程,展现了一代文豪生活与创作的互动关系。《哈尔茨山游记》是海涅早期散文代表作。《远方的歌声》描写了捷克小山村中的村民通过一台收音机了解到西班牙内战的情况、支持西班牙进行反法西斯斗争的故事。集外译文收入冯至发表过,但生前未收入其各类选集的译文,包括短篇小说、凡·高书信、克尔凯郭尔随感等。
卷一
歌德
荷尔德林
海涅
尼采
格奥尔格
里尔克
布莱希特
其他
《北游及其他》译诗
卷二:
审美教育书简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卷三:
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
卷四:
歌德年谱
哈尔茨山游记
远方的歌声
集外译文
亚瑟王厅堂
智利的地震
画家凡诃与弟书
德国的小说
芬兰的冬天
克尔凯郭尔语录
克尔凯郭尔杂感选译
关于诗的几条随感与偶译
冯至译介年表
温馨提示:请使用德清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过去和现在都有专门的诗人和专门的学者,身兼二者又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的人,却并不多见。冯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作为学者,他仍然饱含诗人气质。
——季羡林
冯先生在我们外国文学界从教、搞研究、当编辑辛勤耕耘了几十年,发表过许多精辟的意见,成果累累,在不同时期,在历次运动中又几次否定自己,最后达到自知之明,他是我国外国文学界的一面大旗。
——翻译家高莽
我们这一代人与里尔克的相遇是通过冯至先生,是与“冯至的里尔克”相遇。冯至的里尔克也可以说是两个诗歌灵魂的融合。比如冯至翻译的里尔克《秋日》,我一读,就感到自己的未来都展现在我的面前。上世纪80年代有个说法叫“诗歌精神”,从冯至翻译的里尔克那里,我们真正体会到何谓“诗歌精神”。
——诗人王家新
在冯至那里,质朴和充满艺术性的译文显示出了创造性,他把一切都转化为旋律和节奏,从其中勃兴出一种不可比拟的情绪。
——德国波恩大学原汉学系主任陶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