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好日子:我们的小康路
0.00     定价 ¥ 68.00
德清县图书馆
  • ISBN:
    9787539967226
  • 作      者:
    陈勇
  • 出 版 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全面奔小康,中国做对了什么?

★敲黑板!“苏大强”是怎样炼成的?

★小康“课代表”,喊你快来抄作业!

 

《好日子》,致敬新时代小康路上的追梦人——

一本书,洞悉乡村巨变的中国样本。

新时代乡村振兴伟业的现实写照!

一个村庄的小康之路,浓缩了大中国乡村振兴伟业的光辉历程。没有农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三十六份来自村头地角的鲜活记录,一枝一叶见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方方面面。

耄耋之年的老阿婆说:“共产党的干部是我们的活菩萨;”

与共和国同龄的老党员说:“党员就是一面鲜红的旗帜;”

走村串巷的乡村医生说:“夜半骑车出诊再也不会掉进河里了;”

扎根基层的乡村教师说:“教育改变了乡村落后的模样;”

嫁到金华的外埠媳妇说:“我从不后悔嫁到金华村来;”

定居金华村的务工者说:“安家在金华是一种幸福;”

留学归国的金华新青年说:“归来万里,独恋原乡。”

 

“40后”古稀老人说:“喝水不忘掘井人;”

“50后”金华村民说:“金华的好都是因为党的政策好;”

“60后”妇女主任说:“我为建设小康穿针引线;”

“70后”超市老板说:“我幸运得不可言喻;”

“80后”村干部说:“农村是发挥才干的大舞台;”

“90后”新青年说:“就算给我一千万,我也不舍得离开金华村。”

金华村民的口述,情感真挚,有温度,接地气,见微知著。受访者将自己的致富体验,将自己对党、对祖国、对家乡的浓情厚意倾注在字里行间,虽然,《好日子》记录的只是一个村庄的小康故事,但这小小的切片,令我们深深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给中国的农村、农业和农民带来的巨变。千言万语,百姓心声,凝结成这发自肺腑呼唤——《好日子:我们的小康路》。


展开
作者简介

陈  勇 江苏昆山人。1997年9月参加工作,江苏省委党校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研究生学历。现任昆山市档案馆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武黎嵩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苏省口述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当代口述历史研究青年领军学者。

 


展开
内容介绍

有人说,2020年注定是用来见证奇迹的。新年伊始,中国力量便不断书写着中国风采。神州万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疑是2020年中国人生活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康不小康,变化看老乡。在重重考验面前,“苏大强”脱颖而出,成为全面奔小康队伍中虎虎生威的一支生力军。江苏的脱贫攻坚靠什么?决胜小康路上的“三农”短板怎么补?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哪里寻?——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种种新期待,金华村人的《好日子》,交上一份令人刮目相看的高分答卷。

金华村,它曾经是“赤贫”与“落后”的代名词。条件差、底子薄、开发难,村民纷纷背井离乡,举家外逃。40年改革开放,40年砥砺前行,今天的金华村家家户户、园林别墅,一举成为“苏大强”最争气的脱贫“明星仔”、小康“课代表”。

《好日子:我们的小康路》以田野调查的方式,走访了36位金华村农民,采集中国农民40年变迁口述生活史,倾听农民兄弟的悲欢迭起的奋斗故事,记录他们对乡村巨变的真挚感受,分享他们对小康社会建设的深切观察与殷殷期许。

 


展开
精彩书评

★看全局: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小康路

 

★看经济:脱贫奔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看政治:政通人和,百业俱兴

 

★看文化:奋斗者的当代中国精神画像

 

 

★看社会服务:智慧乡村,和谐社会

 

★看生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四十年奋斗光阴,赤贫村从“富起来”走向“美起来”

四十年小康成就,深耕于平凡,茁壮于风雨,辉煌于不懈的奋斗!


展开
精彩书摘

筑梦金华

——昆山市张浦镇金华村四十年变迁口述历史调研报告

武黎嵩 万熙雯

 

引言

走进昆山市张浦镇金华村,碧水环绕,绿树成荫。一栋栋新建民房错落有致,浓郁的田园风情扑面而来。

改革开放前的金华村,一条吴淞江把村子阻断成交通闭塞的“孤岛”,“开门就见河,出门一支橹”,这里曾经是远近皆知的贫穷村,村民生活艰苦,收入微薄。

穷则思变。经过多年发展,金华村走出了一条“党建红色、发展金色、生态绿色、民生橙色、文化紫色”的五彩振兴之路,从昔日经济薄弱村,变身为如今村级稳定性收入超2000万元的经济强村,村民人均纯收入4.7万元,村经营性资产近亿元。

据张浦镇金华村党委书记瞿桃林介绍,近两年,金华村通过产业规划,引入“薰衣草花海”以及“十里香”餐饮等项目,引导金华村向着“乡村+文创”的目标发展。尤其是2019年3月,金华村与田园综合体实践者——田园东方集团成功签约,双方以“田园客厅”为载体,以农、文、旅结合为产业核心,打造了集农事体验、艺术田园、乡村众创、亲子度假于一体的产、学、创、游相结合的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区。如今,张浦金华花海已成为上海、苏州等周边城市的新晋“网红”打卡地,每到薰衣草开放的季节,花香四溢,游人如织。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金华村面貌发生沧桑巨变的四十年。每一次,金华村都因地制宜地紧跟国家政策,利用集体智慧,让村子活起来,让村民富起来,让家底厚起来,让村庄美起来。“共建公共服务,孵化智慧乡村”是金华村现阶段发展的重点。建设美丽乡村,培植文明乡风,成就了金华村的与众不同。

美丽乡村建设,让金华村彻底改变面貌。2017年,在北华翔入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后,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对村庄规划进行修编,制订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规划设计方案,加快农房翻建速度,目前翻建率已超过80%。2019年1月,金华村率先试点颁发农房不动产权证书。“农房翻建不仅让村民生活得到了改善,更实现了提升环境、留住人气、入驻项目的良性循环。”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经过梳理整合房前屋后的空间,建设健身步道等配套设施,搭配绿植展现田园风貌,金华村村民的私家车可以开到家门口,平均每户家庭都有两个停车位,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抱着“生态账也是发展账”的理念,金华村以“一控二改三清”为具体举措,先后投入近4000万元,积极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实施水环境提升工程和村庄绿化、亮化工程,实现四条河道水体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景观提升,建成“3A级”公厕、垃圾“四分类”亭、垃圾处置站、污水处理站等,实现了全村绿化率75%以上的目标,描绘出一幅“村在园中、房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美好画卷。

培植文明乡风,让金华村民富而好礼。2019年金华村成立了“三官一律一员”工作室,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人民调解员经常性地驻村工作,下沉到村中的小网格,接待群众咨询服务,提供法律援助,化解矛盾纠纷。今天的金华村,“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金华村还建立了“市民驿站”,推出“全科社工”便民服务新模式,把与群众最密切相关的57项民生类服务项目,从镇行政审批局延伸至村市民驿站,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金华村在昆山市率先建立了村级慈善工作站,重点帮扶村内患有疾病的困难人员和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2018年,金华村结对帮扶贵州省坝黄镇坪茶村,为27名贫困儿童每人每年提供助学金2000元。截至2019年底,慈善工作站已累计收到捐款200多万元,资助家庭100余户。

金华村发展的经验是什么?瞿桃林书记总结道:“党员带头,群众跟上。”在集资修桥、拆违改建、美丽乡村建设中,每一次都是党员干部实打实地率先行动起来。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村民除了听你说了什么,更在乎你做了什么。党员带头做了,村民没话说。在这样一份调研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苏南村庄,从贫穷落后,过到“好日子”的全景历程;它是党员干部带领村民,一起奔小康的口述实录,也是新时代乡村振兴伟业的现实写照。

2018年,江苏省档案馆在全省档案馆系统组织开展“百村万户”口述历史采集工程。昆山市档案馆选取昆山市张浦镇金华村作为口述史调研采集对象,昆山市档案馆苏晔同志,带领金华村自己成长起来的四位大学生,开展口述史第一手资料的采集,后续由我们南京大学口述历史研究中心配合完成整理工作。接下来,让我们共同领略金华村的小康路。


展开
目录

筑梦金华(武黎嵩、万熙雯) / 010

做老百姓的“摆渡人”  /  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17

喝水不忘掘井人  /  25

我们的脚步丈量着金华村的巨变  /  31

改革开放,一年更比一年强  /  37

从赤贫到小康  /  41

一切都要感谢我们的共产党  /  49

金华的好都是因为党的政策好  /  57

我的乡村医生生涯  /  67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改变乡村  /  73

算盘声里的致富经  /  81

舌尖上的小康  /  91

脱贫的桥,致富的路  /  97

把好日子过出乡村特色来  /  105

家长里短话小康  /  115

只要长寿,好日子就能一直过下去  /  123

我也住上了小别墅  /  131

妇女主任为建设小康穿针引线  /  139

我们蹚过苦河,如今住上了园林  /  145

共产党的干部领导管理有方  /  157

我整个人生都变得舒坦起来了  /  165

我从不后悔嫁到金华村来  /  173

新农村,大变样  /  179

安家在金华是一种幸福的体验  /  189

幸福中国家  /  195

从“富起来”到“美起来”的金华村  /  207

五支队伍共建美丽金华  /  213

生活,是一朵慢慢开放的花  /  219

农村是发挥才干的大舞台  /  227

村干部工作如绣花  /  233

我见证了金华的改变  /  241

归来万里恋原乡  /  247

乡情不改是金华  /  259

就算给我一千万,我也不舍得离开金华村  /  267

让青春在金华闪光  /  273

最美金华路,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小康路  /  279

附录一:金华村简介  /  290

附录二:金华村大事记  /  293

附录三:金华村村规民约(自治)  /  29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德清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