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灾害是当今世界上防治难度*大的自然灾害之一。长江流域横跨我国三级阶梯,地质地貌类型复杂多样,降水丰富,时空变异大,流域内山洪灾害普遍发育,类型齐全,分布广泛,是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本书在山洪灾害影响因素分析、成灾条件相似性和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对长江流域山洪灾害开展风险评估,并针对区域山洪灾害类型特点,提出适宜不同地区的山洪灾害防治的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的有效组合模式,为构建和完善长江流域山洪灾害防御体系提供科学支撑。
目录
第1章 绪论 1<BR>1.1 研究背景 2<BR>1.2 山洪灾害的研究进展 3<BR>1.2.1 山洪灾害的内涵 3<BR>1.2.2 山洪的分类 4<BR>1.2.3 山洪灾害的一般过程 6<BR>1.2.4 山洪灾害防御 7<BR>第2章 长江流域山洪灾害发育现状及危害 15<BR>2.1 时空分布现状 16<BR>2.1.1 时间特征 16<BR>2.1.2 空间特征 17<BR>2.2 区域山洪灾害发育特点 20<BR>第3章 长江流域山洪灾害发育背景及防治现状 23<BR>3.1 自然环境影响因素 24<BR>3.1.1 降雨因素 24<BR>3.1.2 下垫面因素 30<BR>3.2 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影响 32<BR>3.2.1 人类活动对山洪灾害的激发作用 33<BR>3.2.2 人类活动对山洪灾害的抑制作用 37<BR>3.2.3 山洪灾害与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综合影响分析 39<BR>3.3 山洪灾害防治 39<BR>3.3.1 我国山洪灾害防治历程 39<BR>3.3.2 山洪灾害防治现状 41<BR>第4章 长江流域山洪灾害空间分异的驱动因子 45<BR>4.1 全流域 46<BR>4.1.1 数据来源 46<BR>4.1.2 指标选择与分析方法 50<BR>4.1.3 溪河洪水主控因子 51<BR>4.1.4 溪洪–(崩塌)滑坡主控因子 52<BR>4.1.5 溪洪–(崩滑)泥石流主控因子 53<BR>4.2 四川省 55<BR>4.2.1 数据方法 55<BR>4.2.2 四川省不同类型山洪灾害分布格局 57<BR>4.2.3 概念模型的构建 57<BR>4.2.4 四川省山洪灾害与主要因子的定量关系 58<BR>4.3 香溪河 59<BR>4.3.1 研究区与数据方法 60<BR>4.3.2 香溪河流域溪洪–滑坡综合灾度分布格局 64<BR>4.3.3 综合灾度分布与主要自然因子的定量关系 65<BR>4.3.4 两类统计方法的应用比较 66<BR>4.4 空间分析的尺度效应 67<BR>4.4.1 研究背景与思路 67<BR>4.4.2 相关指标与出图计算 67<BR>4.4.3 结果分析 69<BR>第5章 基于要素分析的山洪灾害风险评估 73<BR>5.1 方法概述 74<BR>5.1.1 主观赋权法 74<BR>5.1.2 客观赋权法 75<BR>5.1.3 综合赋权法 76<BR>5.2 全流域大空间尺度评估 78<BR>5.2.1 研究思路与方案比选 78<BR>5.2.2 数据来源与出图方法 79<BR>5.2.3 各方案风险评估结果 83<BR>5.2.4 合理性分析 87<BR>5.3 震区尺度评估 89<BR>5.3.1 汶川地震及震区概况 90<BR>5.3.2 基础图层制作 90<BR>5.3.3 汶川震区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 95<BR>5.4 县域尺度评估 100<BR>5.4.1 永善县概况与数据方法 100<BR>5.4.2 指标选择与出图 102<BR>5.4.3 永善县山洪灾害风险评估 104<BR>第6章 基于过程分析的长江流域山洪灾害风险评估 107<BR>6.1 设计暴雨 108<BR>6.1.1 设计暴雨概念 108<BR>6.1.2 设计暴雨选样方法 108<BR>6.1.3 设计暴雨频率分析 110<BR>6.1.4 设计暴雨强度公式推求 111<BR>6.1.5 设计暴雨时空分解 112<BR>6.2 设计洪水 114<BR>6.2.1 设计洪水概念 114<BR>6.2.2 设计洪水计算方法 114<BR>6.2.3 洪水过程线推求 117<BR>6.2.4 设计洪水前沿问题 118<BR>6.3 洪水演进 120<BR>6.3.1 洪水演进概念 120<BR>6.3.2 洪水演进数学过程 120<BR>6.3.3 洪水演进计算方法 121<BR>6.3.4 洪水演进计算研究热点 122<BR>6.4 水位–流量关系 123<BR>6.4.1 水位–流量关系特征 123<BR>6.4.2 水位–流量关系推求方法 123<BR>6.4.3 水位–流量关系拟合优化 124<BR>6.5 预警指标 126<BR>6.5.1 山洪灾害预警指标 126<BR>6.5.2 雨量预警指标 126<BR>6.5.3 水位预警指标 127<BR>第7章 长江流域山洪灾害防御体系构建 129<BR>7.1 宏观防御对策 130<BR>7.1.1 长江流域山洪灾害的可预警性 130<BR>7.1.2 长江流域山洪灾害防御对策设计 140<BR>7.2 微观防御体系 148<BR>7.2.1 监测预警体系 148<BR>7.2.2 群测群防体系 154<BR>7.3 小流域案例分析 159<BR>7.3.1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 159<BR>7.3.2 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 166<BR>参考文献 177 <BR>
温馨提示:请使用德清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