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编码研学教: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思考
0.00     定价 ¥ 58.00
德清县图书馆
  • ISBN:
    9787561579077
  • 作      者:
    张达红
  • 出 版 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达红,教育硕士,正高级教师。福建省特级教师,福建省首批教学名师,福建省首批学科教学带头人,福建省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先后任教于惠安县实验小学、惠安县螺城中心小学,现在厦门市群惠小学任教。
  著有《理性语文教学》《给语文教师的100个理性教学建议》。
展开
内容介绍
  《编码研学教: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思考》一书通过学校管理、同伴互助、自我审察、专家代领四个视角,系统而全面地探索了面向全体教师的有效培训策略,个体专业成长的多维方式,以及同伴教师互动成长的各种途径。
  作者植根一线教学三十多年,对教师个体如何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中持续追求专业成长,剖析细致,见解独到。其先后担任学校教研室主任、副校长、校党委书记,深谙校本教师培训的规律,论述学校促进教师群体成长的策略,实用性强,极富操作意义;其担任县、区视导员,常年下校指导,对教师成长的各种环境有着深切的体会,自认属“草根研究”,却是特色与亮点,其研究因此更具普适意义;其领衔省市名师工作室并常年带来自全国各地的跟岗教师,洞察优秀教师成长的规律,并将其化解为日常教育教学的诀窍……这一切指向,都吻合其“理性教学”的主张。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本书,该书应是作者自身专业成长的比照。教师只有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会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去追求专业成长。优秀教师是在工作中成长的,能自觉主动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理性分析,唯有不断走出职业的舒适地带,才能时时有新突破,永葆职业青春。教师是教育活动最终见实效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学校教育持续改进深刻的变革力量。该书的四个视角全面独特,在场景中,高于情景,围绕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指向——有效教学,专业发展策略既接地气又符合全体一线教师成长的规律。其论述对每一位渴望专业发展的基层教师,极具普惠意义。“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其组织研学的经验对行政部门组织师训活动及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极有借鉴价值。
  《编码研学教: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思考》适合一线教师及学校管理者阅读,也适合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师训活动作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编码研学教: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思考》:
  3.课改,也是“一把手工程”课改重点在学校。课改需要创新,管理创新是课改的护身符。课改要求校长要有激情和闯劲,课改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最终要落实在行动上。这就要求校长摆脱各种烦琐的事务,让学习、研究和思考成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同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浸润在日常的办学思想和行为之中。因为校长的水平与课改的发展是共生互补的,校长也只能在课改实践中丰富教育理论,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最终实现专家化、学者化。
  教育质量最终取决于教师素质。因为教师是学校自主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源管理器,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一所学校要逐步走向现代化,就必须逐步学会开发教师这一人力资源,把教师当作学校发展的宝,让同伴激励教师,让同行会诊教师,让项目驱动教师,从而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见其效。
  (1)抓典型,树学习榜样
  首先,要挖掘在课改实践中克服重重阻力而取得成绩的各种典型。典型不一定要“高大全”,而是能从各个角度给人启示,可供人仿效。要宣传在课改大潮中执着追求的精神,比如面对评职称、竞聘上岗、末位淘汰等各种竞争,面临升学压力及来自学校、家长、社会的重重压力,而努力实验、不断尝试,找到课改与提高成绩的结合点……这些正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热点。
  其次,如何在岗位上自我提升。课改要求每一名教师成为研究者,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那么,教师如何在上课、备课、改作业、处理班级琐碎的工作、填写各种表格等重重压力之下,找出时间,发展自己的专业,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这种接地气的典型,就能取得教师的广泛认同。
  另外,要宣传有效合作的团队,把专业合作作为宣传的切入点,这样的典型宣传才有领先与示范作用,才能对课改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抓科研,立教研之风
  首先,学校要形成学习研讨制度,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是集中学习,如在教师大会开设“教师论坛”;可以是小团体学习,这种小型多样、机动灵活的分组学习,是教师合作互补的好形式;也可以是个人学习……
  其次,要抓听课、开课制度的建设。开展灵活多样的听课评课活动:老师自设公开课,自主结伴听课、评课,或请教师自己寻找执教者,自己确定听课时间、地点。自由结伴、互相听课是尊重教师的人格和珍视教师劳动的体现,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并做到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种竞赛,积极创设条件、鼓励跨学科伙伴合作,邀请专家“带教”或进行专业指导,以拓展教师专业成长的空间。
  再次,抓备课,变“记账式备课”为“有思想的设计”。提倡“分档对应式备课”形式,把备课分为五档内容,即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反思重建。运用“动态互学检查法”,变备课检查为教师互动的学习交流活动,即教师互看教案,找同事教案中的特点、优点及亮点,做好摘录与点评,一学期后写一份《观备课一得》,使备课检查成为一种主体参与式的学习活动,变总结性的反思为指导性的反思。
  最后,要注重校际交流。根据科研兴校中教师校本培训的需要,按照专题积极组织校际交流和参加学术会议等活动。
  现代学校制度应该能引导教师始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管理、课程管理、课堂教学和学习效果上。校长要努力靠近目标,执着追求,大力开展行动研究,在发展学校的同时,培养一大批各有强项、长处的教师。
  4.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成长
  教师,应以开放的心态过研究的生活。正如一位专家说的,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抱着一个开放的心态,不断地对自己产生新的认识,包括长处和缺点、成就和短板。引导教师在学习型社会中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成为真正有智慧的教师。
  真正有智慧的教师将学生的发展当成自己发展的动力,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发展自己。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合作者,容忍学生偶尔的过失、错误或幼稚,努力营造一种宽容、安全、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并从教育实践出发,通过对教育行为的省察与反思,努力优化教育行为,生成教育智慧,以提高教育效率。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视角
第一节 走出校本培训的困境
研学札记
1 不断完善工作方式
2 身兼数职,然分身有术
3 处事有道才能举重若轻
4 上君尽人之智
第二节 找准校本培训的切入点
研学札记
5 教师应是活动的主人
6 基于过程评价教师
7 受益于不同的团队
8 顺应课改大潮成长
9 人对了,世界就对了
第三节 多角度开展校本培训
研学札记
10 随机教研成常态
11 校本课程始于实践
12 专业发展有多个维度
13 评课应基于多重视角
第四节 设计优质高效的研学活动
研学札记
14 头脑风暴式研讨
15 研讨应促进教学
16 组织活动“预则立”
17 研训要关照多数

第二章 教师专业发展的同伴视角
第一节 教学反思:对比省察找差距
研学札记
18 真去反思有多难
19 改变思维方式
20 教师为什么少阅读
第二节 集体备课:取长补短传帮带
研学札记
21 做事应讲究效率
22 评价前先换位思考
23 思考成为常态
第三节 展课评课:切磋评判促改进
研学札记
24 助力不同观点
25 让人意外的现场课
26 站在执教者的角度想
第四节 网络研讨:对话分享共提升
研学札记
27 让思辨成为习惯
28 分享资源共成长
……
第三章 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体视角
第四章 教师专业发展的同行视角
第五章 教师专业发展征途中的人物群像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德清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