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美国营利性大学竞争战略研究
0.00     定价 ¥ 96.00
德清县图书馆
  • ISBN:
    9787520369886
  • 作      者:
    张国玲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美国营利性大学竞争战略研究》运用战略理论框架系统探讨了美国营利性大学竞争发展的战略路径。通过对美国营利性大学宏观发展环境的PEST分析,从美联邦政府的规制政策、知识经济的新挑战、新自由主义教育改革思潮三方面,揭示美国营利性大学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运用战略分析工具“五力模型”框架,从现有竞争者、替代者、潜在进入者、买方和供方五方面,力图在美国高等教育结构图景中,展现美国营利性大学面临的微观竞争环境在上述宏观和微观环境分析基础上,首先剖析了美国营利性大学定位战略——集中化战略和小生态位战略,以回答美国营利性大学如何在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构建合理的竞争方位;然后深入美国营利性大学内部,探讨其在教育服务和创新发展方面采取的战略模式——学生顾客满意战略和颠覆式创新战略,以回答美国营利性大学如何基于内部资源和能力获取竞争优势;最后从高校发展战略和政府教育战略规划两方面,阐释美国营利性大学竞争战略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
作者简介
  张国玲,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博士,研究领域为比较教育。主持和参与多项课题,在《中国社会科学报》《高等教育研究》等发表多篇文章。
展开
内容介绍
  《美国营利性大学竞争战略研究》剖析了美国营利性大学的集中化定位战略、学生满意战略和颠覆式创新战略,进而阐释了其对中国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的发展战略以及政府教育战略规划的启示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美国营利性大学竞争战略研究》:
  一定意义上,美国营利性大学的发展壮大是美国高等教育陷入外部合法性危机的产物,然而,营利性大学的出现又为美国高等教育制造了新危机。营利性大学应该称为“大学”吗?它所提供的教育应归人“高等教育”吗?对营利性大学的质疑,除了质疑其“大学”的合法性地位之外,还包括了对其“营利性”的审查。在第三节和第四节,笔者将从营利性大学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合法性、营利性与公益性是否矛盾两方面,探讨营利性大学面临的合法性争议。
  总结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美国高等教育是在社会质疑和社会回应中不断发展的。一方面,社会发展不断制造出新需求,要求高等教育予以回应,致使高等教育不断陷入合法性危机漩涡之中。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权运动对高等教育的冲击。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每一次创新回应又使得高等教育的职能越来越丰富、机构形式越来越多元、边界不断被突破。这又引发了新的高等教育合法性危机,譬如这些多元的职能能否在一个“巨型大学”中熔于一炉?高等教育概念是否应包含营利性大学、社区学院等,还是将其笼统地称为“中学后教育”。前一种危机是源于社会需求的外部危机,克服这一危机的过程是高等教育努力需求社会合法性的过程;而后一种危机则是源于高等教育自身的内部危机,解决这一危机的过程是高等教育力求保护自身学术传统,以及在大学内平衡诸如自由教育与专业教育、探索高深学问与服务社会、精英教育与平等主义之间关系的过程。美国营利性大学的发展壮大同样难逃“克服了高等教育外部危机又产生了内部危机”的宿命。
  一 高等教育之高深学问面临冲击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越南战争和人权运动打破了大学校园的安宁,大学面对越来越多的来自社会和职业界的质疑:谁应该进入大学?大学在社会中的作用何为?等等。各种有关高等教育的本体危机、合法性危机的声音开始显现。在此背景下,美国高等教育哲学家约翰·布鲁贝克试图从大学发展历史、各高等教育思想流派以及教育实践中找寻高等教育合法存在的哲学基础,尤其是在中学后教育机构,如社区学院、技术教育机构等大量涌现之后,是否应该将它们归人高等教育成为亟须澄清的现实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约翰·布鲁贝克首先为高等教育确立了一个基点,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高等”之处,那就是“高深学问”(Expertise)。他认为传统大学的首要职能就是“传递深奥的知识,分析、批判现存的知识,并探索新的学问领域”。“并非每个人都适合这种训练,而那些胜任这种训练的人必然能够发现这种训练,否则,社会所赖以取得的新的发现和明智判断的涓细的智慧溪流将会干涸。”①
  然而,在社会越来越需要大学提供社会服务的背景下,“高深学位”的神秘和“价值自由”不断受到挑战。
  其一,“政治论”对“认识论”的冲击。约翰·布鲁贝克以“高深学问”为逻辑起点,提出了20世纪大学存在合法性的两种哲学基础:认识论和政治论。认识论主张高等教育应以“闲逸的好奇”精神,追求“价值自由”的纯粹知识;政治论则认为高等教育应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知识和所需人才。两种哲学论在大学没有成为社会中心时,并存于不同的大学或同一大学的不同系里,相安无事。然而,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随着大学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并成为社会的“服务站”时,政治论压倒认识论成为主流。布鲁贝克不无感慨地说:“大学作为知识的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是摆脱不了服务职能的。”②大学日益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和国家服务机构。然而,这种以社会服务为取向的知识生产愈来愈远离“闲逸好奇”驱使的高深知识探索,不同程度地违背了认识论哲学所追求的不夹杂价值判断的纯粹性与客观性。持高等教育认识论者认为高深学问的本质基础在于客观性,政治论带来高等教育“学术的贬值”。20世纪政治论的盛行可谓是对大学的象牙塔式高深学问探索的第一次冲击。
  ……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美国营利性大学发展概述
第一节 美国营利性大学异军突起
第二节 美国营利性大学办学类型及办学特征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美国营利性大学合法性基础
第四节 美国营利性大学营利性与公益性争议及协调机制

第二章 美国营利性大学宏观发展背景
第一节 二十一世纪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对营利性大学的规制
历程、工具及范式
第二节 美国营利性大学发展的经济动力:知识经济社会的
新要求
第三节 美国营利性大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新自由主义
教育思潮

第三章 美国营利性大学微观竞争环境
第一节 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图景
第二节 美国高等教育结构“五力模型”分析

第四章 美国营利性大学发展定位:集中化战略
第一节 集中化战略理论
第二节 美国营利性大学集中化战略实施路径
第三节 美国社区学院多元使命的冲突:一个反证

第五章 美国营利性大学以学生为顾客:学生满意战略
第一节 学生满意战略理论
第二节 美国营利性大学学生顾客分析
第三节 美国营利性大学学生满意战略实施路径

第六章 美国营利性大学创新战略:颠覆式创新
第一节 颠覆式创新理论
第二节 美国营利性大学颠覆式创新际遇:传统公立大学
发展困境
第三节 美国营利性大学颠覆式创新路径

第七章 美国营利性大学竞争战略启示
第一节 混合所有制高职发展的战略审思
第二节 政府教育战略规划审思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德清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