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的云伴读》:
二、怎样的蔡元培
蔡元培先生考过秀才,中过进士,入过翰林。他在当时的殿试策论中考了第37名,应该说是非常优秀的。他做过中国教育学会的会长,当过临时教育总长,干过校长。但真正让蔡元培名垂青史的还是校长,他提出的“五育并举”属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创。
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
1.军国民教育:从国外环境来看,中国处于“邻强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就国内情况而言,要打破军人成为“全国中特别之阶级”的局面,就“非行举国皆兵之制,否则无以平均其势力”。
2.实利主义教育:加强科学技术教育,提高生产力,发展国民经济,国家富强才能够在世界竞争中生存下来。
3.公民道德教育:“自由、平等、博爱”的道德观念,分别比作中国古代儒家所提倡的“义、恕、仁”。他主张广泛吸收国外文化,同时“必择其可以消化者而吸收之”,并且“必须以‘我’食而化之,而毋为彼此所同化”。他批评有些志行薄弱者,一到国外留学,“即弃捐其‘我’而同化于外人”。
4.世界观教育:世界观教育是建立在把世界划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这个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上,要求人们遵循思想自由的原则。
5.美感教育:美感教育是人们从现象世界通向实体世界所必经的桥梁。美感教育的重要性源于其特点,人从现象世界通向实体世界存在的障碍不外两种意识,一是人我之差别,二是幸福之营求。
根据蔡元培提出的“五育并举”,再看看当代教育的“五育并举”。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了“德智体美劳”五育,2020年初,教育部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大会,陈宝生部长说了这样一段话:“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针对性实效性,对准‘五育并举’体系中的短板弱项,保持定力、持续用力、精准发力。要绘好爱国主义同心圆,推动教体融合,划出美育硬杠杠,构建劳动教育责任链条,打通家校连心桥。”我认为值得我们校长去思考。
我们都知道蔡元培先生担任过北大的校长,其实他也代理过上海澄衷学堂(现上海市澄衷高级中学)校长,即为首任校长,他还创办了中法大学,主持制定了《大学令》和《中学令》,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大学和中学校令,并开创了中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
三、我的收获
他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教育思想就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本书我读过三遍,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最近两年我读书有个习惯,什么时候开始读,什么时候读完,我都会标注一下。
这本书我是这样标注的:“2014年6月2日阅完。”“2019年8月27日阅完。”“2020年1月24日除夕阅完。”为什么在这三个节点读同一本书呢,跟大家交流一下我的心路历程。2014年5月至6月期间,我被调到南京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做校长。这个学校当时是三校整合,在城郊接合部,85%是外来务工子女。我当时很迷茫,于是第一次开始读这本书。读完后对我有两点启发,第一点:找回信心。困难再大,都没有蔡元培当时在北大做校长时困难大。1916年至1922年,中国政府像走马灯一样更替,蔡元培作为当时南方的革命党,北行之路更是吉凶难测。第二点:蔡元培对北大图书馆的建设。我在这所学校也加强了图书馆的建设,我们称之为“阅读梦工厂”建设。到现在为止,这所学校的图书馆依然是南京市初中里最好的图书馆之一。
……
展开
——《读书》徐飞(作者/伴读嘉宾)
★以今天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水平,我们完全能够构建一个全新的教育体系与教育结构——未来学习中心。
——《未来学校》朱永新(作者/伴读嘉宾)
★他们(慕课学习者)中有传统意义上的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是为文凭、证书而来学习的。这些人的需求越来越影响教育的发展方向。
——《慕课革命》汤敏(作者/伴读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