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网络政治参与概念研究
第一节 政治参与
一、西方政治参与概念发展的四个阶段
二、国内政治参与概念辨析
三、政治参与概念要素分析
第二节 互联网对政治参与的影响
一、互联网在我国发展的简要回顾
二、互联网的技术特性
三、互联网对政治参与的影响
四、互联网环境下政治参与的“虚拟性”与“现实性”
第三节 网络政治参与
一、网络政治参与概念已有研究
二、本书对网络政治参与概念的界定
三、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定义
第二章 网络政治参与行为过程与类型研究
第一节 网络政治参与行为过程研究
一、理论基础
二、网络政治参与的双路径行为过程模型
第二节 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类型研究
一、政治参与的类型学研究
二、网络政治参与的类型学研究
三、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类型的理论建构
第三章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描述的三维分析模型
第一节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分类研究的意义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意义
二、分类研究与分类引导的意义
第二节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分类的核心要素
一、参与内容
二、参与行为
三、参与素养
第三节 构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描述的三维分析模型
一、“参与内容范畴”维度
二、“参与行为积极性”维度
三、“参与素养”维度
四、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描述的三维分析模型
第四章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调查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调查问卷设计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各项指标的程度分析
第二节 问卷调查实施及数据检验
一、问卷调查实施
二、正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第三节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分析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整体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类型分析
第五章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第一节 网络政治参与影响因素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影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观心理因素
二、影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客观环境因素
三、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框架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扎根理论法
二、抽样过程
三、数据收集
四、数据分析
第三节 访谈结果
一、认知偏见制约下的信息反映
二、身份意识控制下的信息选择
三、思维方式限制下的信息理解
四、内在需要驱动下的网络行为
五、人际动员影响下的参与行为
六、政治效能感调节下的行为路径选择
第六章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引导策略研究
第一节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引导目标
一、加强政治引领,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二、立德树人,培养有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的大学生
三、树立“四个正确认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第二节 各类型大学生群体特征分析
一、理想型积极分子
二、理想型沉默者
三、理想型情绪易感者
四、现实型理性参与者
五、现实型游离者
六、现实型情绪宣泄者
第三节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分众式引导策略
一、理想型积极分子和沉默者的意见领袖培育策略
二、理想型情绪易感者的思维方式优化策略
三、现实型理性参与者的公民意识提升策略
四、现实型游离者的心理动力激发策略
五、现实型情绪宣泄者的舆论风险防控策略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调查测试问卷
一、基本信息
二、 政治参与内容
三、政治参与行为习惯
四、政治参与素养
附录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调查实施问卷
一、基本信息
二、 政治参与内容
三、政治参与行为习惯
四、政治参与素养
附录 访谈提纲
附录 个别访谈基本情况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