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卫生机关、医药法规、医院、医学校、医学研究机构、医学学术团体、医药卫生刊物、医事地图等构成了民国时期的公共卫生医疗体系。这一体系尽管因为当时时局不稳,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但却是中国医疗卫生体系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研究这一时期医疗机构的发展变迁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发展变迁对卫生事业的影响,对于拓宽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转型的研究思路具有一定意义。本书是民国时期权威性医学机构指南刊物。1928 年中华医学会出版《医界指南》,每两年出版一版。1930 年,改名为《中国医界指南》。自 1936 年,《中国医界指南》每一年出版一版。1938 年,因为时局紧张的关系未能出版。1942 年至1946 年,因为战事未能出版。1947 年,最后一版出版后停刊。从 1928 年到1947 年,共出版 10 版。其刊载的医事状况,不仅包括重要卫生机关、医学校所、医院名录、医师名录等,而且还附有重要医事法规、当时医疗卫生事业图像等珍贵史料,是研究民国时期医疗机构、医师传纪、医药卫生事业的第一手文献资料。
《中国医界指南》是民国时期权威性医学机构指南刊物。1928 年创刊,由中华医学会出版。 因为时局紧张的关系中间有所中断出版。从 1928 年到 1947 年,共出版 10 版。金宝善、朱恒璧、 林宗扬、方嘉成、宋国宾、施思明、王吉民、余新恩、沈克非等近代医学名家先后参与编辑整理, “举凡国内合格医师以及各医院、卫生行政机关,医学校,护士助产学校,医学研究院,医药学 术团体,无不尽量搜入,为供医药界之参考”。 可见,《中国医界指南》刊载的医事状况,不仅 包括重要卫生机关、医学校所、医院名录、医师名录等,而且还附有重要医事法规、当时医疗卫 生事业图像等珍贵史料,是研究这一时期医疗机构、医师传纪、医药卫生事业的第一手文献资料。 本书能够客观展示这一时期医疗机构的发展变迁情况,揭示其在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史上 的重要地位,可以为当代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有益的启迪与教益。 本书作为这一时期各级医疗机构推介与查询的特殊文献,承载着丰富的医学调查的原始资料, 是民国时期医学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和佐证,对民国时期的医学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民国时期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卫生机关、医药法规、医院、医学校、医学 研究机构、医学学术团体、医药卫生刊物、医事地图等构成了民国时期的公共卫生医疗体系。这 一体系尽管有着许多不足,但却是中国医疗卫生体系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研究这 一时期医疗机构的发展变迁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发展变迁对卫生事业的影响,对于拓宽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转型的研究思路具有一定意义。
《民国时期医疗机构概览(中国医界指南)》,本书即《中国医界指南》(The Chinese Medical Ditectory),中华医学会编辑,初版于1928年一月二十六日至二月二日在北平召开的医学大会后,由医学学会编辑出版,其后数年各版陆续编印,并在1934年发行其英文版本,现存民国17、21、23、25、26、28、29、30、36年9卷。是民国时期权威性医学机构指南刊物。也吸引了沈克非、施思明等知名医学教育家的加入。刊物内容分为7章: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机关、医学校、医院、医师、助产士及药剂师。 刊载医事状况,包括重要卫生机关,医学校所,医院名录,医师5000余人名录。附有重要医事法规、都市医院地址等,一些医疗机构的老照片为研究当时的医药事业提供了珍贵的图像资料,是研究民国时期医疗机构、医师传纪、医药卫生事业的第一手文献资料。
目? 录
1928 年? 第一册 /1
1932 年? 第二册 /1
1934 年? 第三册 /1
1936 年? 第四册 /1
1937 年? 第五册 /1
1939 年? 第六册 /1
1940 年? 第七册 /1
1941 年? 第八册 /1
1947 年? 第九册 /1
温馨提示:请使用德清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