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时间的居所-上海老城厢历史民居
0.00     定价 ¥ 196.00
德清县图书馆
  • ISBN:
    9787553521053
  • 作      者:
    陆中信
  • 出 版 社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曾在上海老城厢居住多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以及各种类型的建筑和街区都有着很深的记忆和情怀。作者长期在上海房地产行业工作,并爱好摄影,以一个建筑行业从业者和摄影爱好者的眼光,用镜头和言简意赅的文字记录下正在逐步拆迁的老城厢的建筑和市井风貌,留下值得记取的历史记忆。

展开
作者简介

陆中信,1947 年12 月生,曾居住于上海老城厢石库门住宅四十余年。高级经济师,长期在上海房地产行业工作,曾任中房上海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展开
内容介绍

海历史民居类画册。本书所涉及的上海老城厢历史民居,是指1949年以前建造的各类住宅,分为传统住宅和近代住宅,以1843年上海开埠为时间节点。其中传统民居分为单体住宅和围合式住宅两类;近代住宅分为石库门住宅、联排住宅和独立住宅三类;另有与民居相关的街道和里弄一章。书中所收大量表现上海老城厢历史建筑的照片,大都是作者2010—2012年所摄,有成片街区和民居的全貌,也有门、窗、各类装饰、题刻等细节照片。文字部分按照上述分类,在进行类别概述后,又分别介绍了有代表性或历史人文价值的单体民居。目前老城厢经历拆迁和重新规划,不少历史民居已难觅踪影,本书为其留下了珍贵的图像资料。

展开
精彩书评

建筑是一座城市的缩影。

历经岁月磨砺,

阅尽人间繁华,

它们承载着这座城市一路走来的点滴记忆。

这些沧桑厚重的老房子述说着峥嵘岁月,

也见证着温情往事。

一砖一瓦,

都是凝固了的历史。

岁月流转,

时光却仿佛在建筑中停留。

它们是时间的居所。

——上海电视台纪录片《时间的居所》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传统民居

 

 

传统民居指的是古代建筑,历史悠久。现在留存下来的只有少数明清建筑。在那些深宅大院中,曾经居住过高宦巨商。

 

老城厢的传统民居具有江南传统建筑的特点:粉墙黛瓦、封火墙(马头墙、观音兜)、坡顶、木架构、大门和仪门、天井或庭院、隔扇门窗以及各种构件上的花饰雕刻。分为单体住宅和围合式住宅两类。

 

第一节 单体住宅

单体平房为一字形,也称单埭头,多为穿斗式(也称立帖式),单砖墙,青瓦屋面,屋顶形式多样,硬山、悬山、歇山式都有。一般为三开间或五开间一字排,中间为客堂,两边分别为次间和梢间,通常作卧室、厨房、饭堂用,进深以五柱或七柱最为常见。单体二层楼房建筑结构、用材与平房类似,大多为三开间,样式各异。

董家渡路地区以前有较多单体住宅,早已消失或改建。1990 年代后,老城厢就已经很难找到此类老房子了。

 

第二节 围合式住宅

围合式住宅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多样,既有房屋围合,也有围墙围合,形制和装饰也各有不同。上海地区的围合式住宅基本类同于皖南民居和苏南、浙北民居,有着上海本土特点的围合式住宅被称为绞圈房。围合式住宅的一般形制为一层或二层,按中轴线布局,砖墙立柱,穿斗式或抬梁式木架构。一般为两列(列也称埭)一进、三列二进,四列三进以上都为大户人家或官宦人家。二进以上的房子往往有仪门(第二道门,北京四合院称二门),在正屋院落前,体量和装饰之华丽超过大门。正屋中间为厅堂,开间大,天花前部往往做成

各式各样的廊轩。两边为次间和梢间,多作主人卧室。正屋两侧为厢房,供晚辈居住或作他用。

规模较大的多进围合式住宅,主体建筑外围有高封火垣墙,各进由两边廊屋(厢房)连接,形成走马楼,庭院较大。一般依次为大门、轿厅、仪门、客厅、正房及后面各进。后院或围墙外侧有花厅、船舫、戏台、附房、花园、避弄(也称备弄)。屋顶多为硬山式,住宅内外有精美的砖石木雕饰。如果宅院有较大的池塘假山等构筑的园林,则可称为园林宅第。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德清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