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一个废柴父亲,一个中国传统家庭;一个心理咨询师,一段自我颠覆不断反思的心灵成长之路,一段重新发现家庭生态的心路历程;乔淼,用一个中国孩子真实的经历,用一个心理咨询师专业缜密的思考,带你重新发现他自己,他的loser父亲,以及他的家庭,为你讲述他真切的自我救赎之路。
每一个空心灵魂的背后,都有家庭的“伤”……本书适用于被家庭所伤的孩子,以及伤了孩子的父母,请对号入座。
“我懒惰,不求上进,废柴,自私,不体贴,无趣……这全都是因为我有个糟糕的原生家庭,都怪我的父母对我不好,我为什么就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
“我曾经被我的家庭伤害,想要向父母讨回公道,他们却不接受我的声讨,甚至不允许我表达愤怒;我想要远远地逃离他们,却无论如何又放不开手脚,觉得被他们绑在一根绳上……“
如果改变不了自己的过去,又改变不了那些曾伤害过你的人,你是否愿意反思自身,试着自己做出一点儿改变,为自己争得一点儿独立和自由的空间?乔淼做了这样的尝试,并愿意将这些经验分享给你,于是就有了这本书,有了中国内地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心理传记“。
他是亲历者。他成长在一个充满文化和时代烙印的、典型的中国家庭:不在场的父亲,加上充满焦虑、要求掌控一切的母亲。他曾经认真地想过以自杀的方式解脱。
他是自我救赎者。他接受了多年的心理治疗,以新的视角重构了他经历过的创伤和拥有的资源,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反抗命运的出路,却不特为了控诉或批判。
他是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他从专业角度分析和挖掘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从祖上三代的经历和每个人自身的时代背景出发,回顾了这些经验对家庭结构、个人人格和命运的影响。
他说,这本书的写作是他个人治疗的一部分。
我们和他一起,把这本书推荐给你,无论你曾经是这样的父母,还是曾经有过这样的父母。诚如鲁迅所言,“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就让我们把作者的故事当做一面镜子,照一照自己的生活,看一看自己走过的路,用余生做更好的成人,甚或更好的父母。
展开
见过黑暗,依然渴望光。读过了乔淼君的人生故事,也好像突然明白了为何他英语那么优秀,虽然绝不壮硕的身材却有精湛的搏击术,精通桌游因而广交朋友,学习心理学而敏锐且富于洞察,这或许也是创伤的某种意义所在吧。
—— 北京大学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总督导 徐凯文
重要的是生活,而不是分析生活。这本书原原本本地展示了一个人的生活,作者的真诚和勇敢已经是令人惊叹的了!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意象对话疗法创始人 朱建军
乔淼所努力的,就是实现在一代代重复的附体中的突围。
———中国地质大学心理学副教授 ,实验传记专家吴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