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追求(代前言)
大学之大
北大的“老”与“大”
松公府旧北大图书馆杂忆
沙滩红楼老北大杂忆
抗日战争时期的北京大学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散记
我心中的西南联大
先生们
汤用彤先生和他的治学方法
熊十力:昂首天外,挥斥八极
贺麟:“青年的保姆”
有关蔡元培校长几则轶事
侯外庐先生与他的学派
吴宓:为人谋何巧,谋己一何拙
冯友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金岳霖先生的一堂教学和两则轶事
刘文典:是真名士自风流
我眼中的闻一多、顾随先生
沈兼士与魏建功先生
钱穆:“谨以此书献给前线百万将士”
张颐:以汉学之风治西学
郑昕:思辨与浪漫并行不悖
西南联大时期的郑天挺先生
罗莘田:一代大师,因小见大
马一浮: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艾思奇:不与俗人争短长
怀念张岱年先生
中国文化的特点
韩愈何以宋以后身价大增
谈朱熹
中国古代哲学与自然科学
佛性论与人性论
禅宗思想的中国化
“中国佛教”是如何形成的
道教与科学: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
为“官”终究为学问
学习中国哲学史三十年
从《青春之歌》回忆当年
我的书斋:“躲进小楼成一统”
我与《中华大藏经》
道教的发展与道书的编集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经验
论儒教的形成
儒教这一套学问不是孔子发明的
禅学与儒学:运水搬柴与洒扫应对
道家与道教要严格区别
从“书同文”到“语同音”
汉学发展前途无限
连续与融合:中国文化的特点
任继愈先生大事年表(1916-2009)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