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论乐
《乐记》世界第一部音乐理论
俗乐舞兴起
百戏流行
豪门重女乐·舞蹈成为独立表演艺术
琴的艺术成熟
《广陵散》流行
北魏集演散乐百戏
斛律金唱《敕勒歌》
胡舞涌人中国
鲍照发展乐府诗
江南清商乐成为音乐主流
梁修《五礼》意以礼乐治国
集前代名舞大成的清商乐舞
南朝情歌绮艳
西域音乐统治中国
修定大唐雅乐
隋唐宫廷燕乐鼎盛
踏歌流行
舞谱发明
大曲形成流行
参军戏向戏曲发展
歌舞戏流行于教坊
唐设教坊职司歌舞百戏
健舞软舞交相辉映
霓裳羽衣乐舞成
皮影戏形成
宋舞队活跃于民间
宋德寿宫舞谱流传
宋杂剧发展成熟
宋说唱艺术繁荣
宋宫廷队舞昌盛
大曲持续发展
辽乐舞兼采蕃汉
辽乐府繁盛
西夏使用先进鼓风设备
元杂剧兴起
周德清编《中原音韵》
贯云石以散曲著称
新乐器出现
琵琶曲《海青拿天鹅》等乐曲出现
诸宫调延续
戏曲《赵氏孤儿》写成
西安鼓乐出现
十番鼓、十番锣鼓流行
五台山寺庙音乐开始
朱载埔开创舞学
北曲衰落·南曲变革
传奇表演多舞蹈
琵琶乐兴盛
家伎舞蹈延续
唢呐扬琴传人
鼓词弹词开始流行
锣鼓流行于江南
广陵曲派形成
秧歌、高跷流行于北方
徽班进京·各擅胜场
西洋音乐进入中国
皮簧戏《四进士》成形
江有诰集古音学大成
粤剧恢复演出
众多琴派涌现
春柳社演出现代话剧
昆腔统治戏曲舞台
地方戏曲全面兴起
古音学昌盛
皮影戏进入全盛时代
说唱艺术极盛
弹词局限于江南
《华氏琵琶谱》编成
京师梨园出现新气象·京剧形成
伶界“同光十三绝”扬名京师
上海新舞台成立
戏曲改良运动兴起
梅兰芳创古装新戏
王瑶卿创新京剧唱腔
江南丝竹迅速发展
刘宝全创京韵大鼓
欧阳予倩从事话剧事业
《歌女红牡丹》轰动全国
四大名旦占领京剧舞台
延安平剧研究院成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