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言典藏:闻一多年谱》:
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十五岁二月寒假后开学,重新编班,先生编人甲班。
六月因英文跟不上而自动留级。自传《闻多》:“来校时,距大考仅一月,又不审英文。次年夏,遂留级。”这年庚申级留级或离校者十人,几占全级四分之一。
九月暑假后开学,清华修改学制,高等、中等两科各为四年,先生重新从中等科一年级读起。该级高等科毕业为辛酉年(一九二一年),故称辛酉级。辛酉级共七十三人,分三班,先生所在的乙班共二十四人,其中有瞿世英、吴泽霖、沈有乾、萨本栋等。在甲班者,有时昭涵、潘光宣(潘光旦)、王世圻、罗隆基,在丙班者有何浩若、程绍迥。新学期里,先生主张取消字号,辛酉级一些同学在他影响下,也只用一人一名。吴泽霖《老友一多二三事》:“有人提倡废除别名与号,主张一人一名,名号统一。一多就竭力拥护响应。他在族中属‘家’字辈,原名家骅,考清华时就改名‘多’。人校后就宣布以后只用‘闻多’,取消原来的‘友三’和‘友山’的号和别号。在他的带头下,很多同学就取消了别名,我就是其中之一。”十一月八日与何钧等发起课余补习会,被推举为副会长。
十一月十五日课余补习会开成立大会,先生祝词。
同日清华学校举行全校性各级戏剧比赛。辛酉级演出独幕剧《革命军》(又名《武昌起义》),先生参与编剧,并饰革命党人。该剧获全校第二名。《辛酉镜·戏剧》云其剧情为:“瑞潋闻武昌革命党蛰伏,朝夕惴恐,一日召张彪至,与议守御之法,又以妻孥委之,属先遁去,以防不虞。彪行,吏拘二党人至,潋亦不加详鞫,坐以死罪。俄而报事变,潋惊而仆,兽行往复室中,不知所措。从者将之起,亟为芟须易服,戴之于舆以逃。既出,署中火举,枪举四起。
舆夫惧,步趋相问,旋起旋踬,伏至颠顿。”这是先生参加戏剧活动的第一试,此后便热衷戏剧。当时在该剧中饰仆人的吴泽霖云:“一多在中等科时确曾爱好戏剧,但他的兴趣主要在编写剧本,特别是推敲台词。常与罗发组等搞到深更半夜,好像还有顾德铭和贾观林等人。”浦薛凤《忆清华级友闻一多》亦云:“伊又喜欢编写剧本。最初几年,高中两科八年,每年辄写演短剧比赛;吾级多次之短幕戏剧均由他一手创作,演出之后,总能名列前茅。”十二月六日课余补习会推先生编辑《课余一览》。《辛酉镜·大事记》:“六日常会时,有议述半年来成绩以为杂志者,众日善,遂以闻多等司编辑,定名日《课余一览》。”次年一月寒假中,《课余一览》第一期编成,二月印行,“分言论、科学、文艺、小说、杂俎、纪事,凡六类,以油印”。这是先生初次编辑的刊物。
十二月三十日辛酉级开年终俱乐会,有演说、谐语、唱歌,并演出趣剧《打城隍》。先生饰差役。
《辛酉镜·戏剧》记该剧剧情为:“秦筑长城,强民为役,民患之,皆相引去,乃遣吏巡于乡野以捕民。
有农夫耕于亩,见二吏,遥知有变,亟逃匿于城隍庙中。遇士人,亦言避乱至。旋一樵夫又至。僧惧获罪,迫令三人出,三人哀求,僧乃设计取神像之衣冠,使三人著之,坐龛中,佯为偶像,以避吏之索。于是士人为城隍,农为判官,樵为小鬼。坐定,二吏果至,称不得人,将祷于神以求佑,乃列俎豆于案,再拜而去。三人方饥甚,因分取其馔而食之。次日吏仍不得人,又至,责神素餐,鞭之乃出。士愤甚,恐明日再来,求与判官易服使代受鞭。次日吏又至,言城隍必听判官之谗言,乃鞭判官。既去,士又求为小鬼。
明日吏至,言城隍、判官均受责,今日必小鬼为之祟也,遂鞭小鬼而出。于是士大号,余人亦不觉失笑,吏闻声返,则见人,遂拘之以去。”次年一月七日,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及夫人来校参观,清华学校特以该剧作为欢迎节目之一。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