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众文化与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涵义
文化是指千百年来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精神和物质财富。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在我国古代“文化”一词最初是指以礼乐制度教化百姓。在现代,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文化则指对人的存在方式的描述(U。“群众文化(mss-culture)”内涵包罗万象,众说纷纭。在法兰克福学派的眼中,“群众文化”甚至是个贬义词,代表着五个性风格、雷同、平庸、缺乏审美特质,使有个性的个人成为五个性的群众的文化。我国“群众文化”一词出现于1953年,是指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群众文化可概括为主体为群众,客体为活动。林秀认为:群众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通过非功利性、非职业性的文化表达,实现自我参与、自我怡情、自我开发的文化现象,人民群众在其中抒发情感、愉悦身心、展示自我,蕴藏着追求自我完善、按照美的规律认识和掌握世界的文化诉求。
与“群众文化”概念相联系的有“草根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雅文化”、“俗文化”等。“草根”是“大众”相对于官方或精英阶层的一种比喻,有非主流、非权威、非标准、非正式、非专业之意。“草根文化’’虽有“大众文化”的含义,但骨子里却透露出弱势文化、平民文化的涵义。而“精英文化(elite—culture)”是人文知识分子创造、传播和分享的文化,讲究高雅和理性“。与“精英文化”相对应的“大众文化”,是指“一地K、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大众文化是在工业化技术与消费社会语境下,通过大众传媒广泛传播、适应社会大众文化趣味的文化范式和类型,是一种集体性的文化行为,其最显著的特征是狂欢化。“大众文化”也可以是指大多数社会成员可接受、可理解从而可以享受的文化,同时也指社会大多数成员集体创造的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的精神文化样式。大众文化甚至又被称为通俗文化、流行文化、市民文化、平庸文化、快餐文化等。大众文化虽然涉及面广、传播者与受众者众多,但社会大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盲目性、低浅性、自发性和过于商品化的褊狭。大众文化是由居于从属地位的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创造出来的,大众文化是一种充满了各种悬殊差别的文化。
精英文化、大众文化或所谓的“雅文化”、“俗文化”都是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大众文化”既可以由文化精英们生产,也可以由人民大众生产。因此,从大众直接参与的角度,“大众文化”与“群众文化”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