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就是这么率真》:
目前流传比较广的说法是,公孙子都因为暗算颍考叔的事情败露,被郑庄公和祭足设计逼死。据说,郑庄公得知颍考叔是为子都所杀之后怒不可遏,想要当场将其诛杀。祭足劝他说,子都名望很大,是天下第一美男,贸然诛杀很可能被世人冠一个“妒美”的骂名。不如略施小计,让子都自己认罪,等他身败名裂再杀也不迟。郑庄公采纳了他的意见,为颍考叔设灵堂,命子都守灵。每天,郑庄公都派人到颍考叔灵前咒骂暗算他的小人,子都如坐针毡,终于精神崩溃,坦白了自己的罪行,之后自尽而亡。这种说法流于野史,虽然说得有眉有目,但却经不起推敲。郑庄公如果要杀子都,只需将他的罪行列举,昭告天下即可,哪用得着如此大费周章?而且这种说法出自《东周列国传》,是一本演义小说,杜撰的成分太浓,不足采信。
关于子都死因较为可信的说法是,公孙子都卷入了郑国的宗室斗争,因而被杀。这个假说是西晋学者杜预提出的,有文献做证。
据《春秋左传》记载,郑庄公死后,宋国联合祭足等人驱逐了本该继位的郑厉公姬突,史称“雍纠之乱”。之后不久,宋国跟祭足等人翻脸,郑国内乱不断。郑厉公趁机复国后,击败了宋国。短暂的怀柔之后,郑厉公开始大肆清算“雍纠之乱”的参与者。“伯治与于雍纠之乱者。九月,杀公子阏,刖强组。”
杜预认为,这个“公子阏”就是子都。公孙子都本名公孙阏,子都只是他的字。郑厉公清算“雍纠之乱”时,他大概三十多岁。根据古代姓名礼制,贵族的名字都是唯一的,在前一个名叫“阏”的公子去世以前,是不能有另一个公子阏存在的。因此,那个被杀掉的“公子阏”,就应是公孙子都。
郑厉公在外流亡17年,复国时主谋祭足已死,因此他上台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剩下的倒霉蛋一一治罪。但奇怪的是,郑厉公只是将另一个主谋强组的双脚砍掉了事,却杀了“不相干”的子都。这是因为郑庄公去世时,子都未满20岁,年轻气盛,貌美自负,是郑庄公的宠臣。子都自恃得宠,又是郑国宗室,因此同姬突不合。他跟祭足等人一道策划了联合宋国驱逐姬突的叛乱,并在事成之后过了17年的逍遥日子。但天有不测风云,没想到郑厉公居然复国了。新仇旧恨加在一起,让春秋第一美男做了郑厉公祭旗的牺牲。生时倾倒众生,死后还要留下一段纷乱的“死亡传奇”,天下至美的“伪娘”能量果然不同凡响,余威龙烈!链接一:君子六艺,射术为先
“射”是一门古老的技艺。在距今三万年前的蒙昧岁月,华夏先人就已经依靠射术进行狩猎了。上古神话中已经有了后羿射日的记载,可以看作是当时人们以射术为手段对抗自然的写照。夏商时代,原本用于狩猎生产的射术逐渐成为一门军事技能,受到重视。夏商两朝,都有专门的习射机构。《礼记·王制》写道:“耆老皆朝于庠,元日,习射上功。”这说明,习射已经成为当时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到了周代,射术作为官方礼仪的一种,正式成为当时公卿士大夫阶层的必备技能。周代的射术,除了用于狩猎和军事,还有明显的体育运动色彩,可谓华夏运动始祖。同时,“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嚷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可见,“射”在当时已经成为君子修身养性、培养风度的一种重要手段了。
最早的射术,使用的是弹弓,尽管弹弓轻便容易携带,但杀伤力和射程都很有限,逐步被射程更远、精度更高、杀伤力更大的弓箭所取代。近三万年前,石质的箭头就已经出现。青铜时代,弓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箭头制造更加精细。到了春秋时代,弓箭的形制日臻完善,并且出现了命中率更高的弩。弓弩在战争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战国时期甚至出现了零件可以通用的标准化弓弩,开了军队装备制式的先河。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