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波伏瓦回忆录(第2卷岁月的力量2)
0.00     定价 ¥ 26.00
常州市图书馆
  • ISBN:
    9787506364447
  • 作      者:
    (法)西蒙娜·德·波伏瓦|译者:黄荭
  • 出 版 社 :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把一生分成几个阶段来看难免有些武断。不过1929年显然是个崭新的开始,我完成学业,获得经济独立,离开父母家,对过去的友情做了一个清算并结识了萨特。1939年,我们的生活也同样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历史抓住了我,不再松手;另一方面,我彻底地投身到文学创作之中。一个时期结束了。我刚刚描述的这个阶段让我成熟,让我从青年变成成人。这一时期我有两大优先考虑的问题:生活和实现我当作家的理想,也就是说,找到把文学嵌入我的生活的契合点。”
展开
作者简介
    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de Beauvoir,1908—1986),20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存在主义学者、文学家。波伏瓦一生著作甚丰,其中以荣获龚古尔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名士风流》、被奉为女权主义圣经的理论著作《第二性》和鸿篇巨制的回忆录《波伏瓦回忆录第一卷:端方淑女》《第二卷:岁月的力量》《第三卷:事物的力量》《第四卷:归根到底》最为突出。20世纪50年代,波伏瓦访问中国,遂有《长征》(1957)问世。此外,其他重要作品有《女宾》《他人之血》《存在主义与民族智慧》等。
    黄荭,南京大学法语系副教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驻院学者、翻译家、文学评论家。著有:《杜拉斯与亚洲》(法国ANRT,2007)、《经过》(黄山书社,2009),主编《圣艾克絮佩里作品》全集,主要译作:《外面的世界II》《玫瑰的回忆》《小王子》《人类的大地》《花事》《然而》《解读杜拉斯》《爱如何降临》《对面的疯子》《秋之蝇》《战斗的海狸》《萨冈之恋》《爱丽舍宫的故事》《卡拉斯画传》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法国存在主义者、女权主义理论先驱、著名小说家西蒙娜·德·波伏瓦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其中以小说杰作《一代名流》、被奉为“女权主义圣经”的理论著作《第二性》及篇幅巨大的回忆录尤为光彩夺目。
    西蒙娜·德·波伏瓦无疑是20世纪法国一位伟大的回忆录作家,其四部主要回忆录的巨大规模与篇幅,至今无人出其右。其即:《西蒙娜·德·波伏瓦回忆录》之《第一卷:端方淑女》(1958)、《第二卷:岁月的力量》(1960)、《第三卷:事物的力量》(1963)与《归根到底》(1972)。这四部回忆录所具有的圣西蒙式的历史社会价值,只有像波伏瓦这样既是文学家又是社会活动家、“介入者”的作家兼斗士才能提供。此外,还有三部回忆录或自传性作品,与前四大部回忆录构成一个编年史般的整体。
    波伏瓦在回忆录中则力图提供一个反抗传统、追求独立自由的女性形象。《端方淑女》记述了波伏瓦童年时代与少女时代的生活,到她1928年完成高等教育为止。《岁月的力量》回顾她1929年至1945年的经历,从开始就业自立并在文学创作道路上迈出最初的几步,直到度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艰难岁月。《事物的力量》是其自大战结束后到60年代初期的生活记录,即在以萨特与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文学风靡法国以致整个欧洲的那个阶段里种种活动的实录……
    了解波伏瓦,从《岁月的力量》开始。
展开
精彩书评
    我不再把自己的生活看做是一个自主自足的完整体系;我应该重新审视自己和一个面目全非的世界的关系。我所要讲述的就是这一转变。
    ——波伏瓦《岁月的力量》(二)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六章
    1939年夏初,我还没有完全放弃希望。我的心底一直萦绕着一个声音:“它不会降临到我的头上,不会的,战争不会降临到我的头上。”希特勒一定不敢进攻波兰,三方协议肯定能签订,希特勒会投鼠忌器。我依然在编织和平的美梦。我们原打算通过苏联国际旅行社去苏联见识见识,但这个计划显然不合时宜。不过,如果时局得到缓和,我们可以去葡萄牙走走。“也好。”萨特说。但他又补充了一句:“时局可能不会变好。”他是想让我有个思想准备,他更愿意面对现实;否则,战争一旦爆发,我肯定承受不了,我肯定会崩溃。但怎样才能作好心理准备去迎接战乱?我在心里问自己。假装处乱不惊我肯定办不到,我肯定会力不从心;反正到头来我都只能是随机应变。我刻意不让自己去想这个问题。
    勒梅尔夫人曾经邀请我们8月初到她的朱安-勒潘别墅去度假。7月15日,我只身一人背着背包出发去普罗旺斯。这是我徒步旅行最心旷神怡的一次:旺度山、吕尔山、下阿尔卑斯省、盖拉、滨海阿尔卑斯省。费尔南多当时和斯蒂法一起在尼斯,他想陪我一起旅行几天。他在皮热-特尼耶跟我会合,穿着钉了大鞋钉的漂亮鞋子。第一天,我们穿越红色的丘陵,欢快地步行了八小时。翌日,我们走了九小时,从纪尧姆到圣艾蒂安-德蒂内一路翻山越岭。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他发着烧,浑身颤抖。接下来的一天,我独自去登山攀岩,当我晚上回来再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决定返回尼斯。我于是一个人继续上路。我爬上海拔三千多米的圣维朗山,在荒凉的山顶,我惊扰了一群小羚羊。因为我沿着法国与意大利的边境一路旅行,我遇到正在巡逻的士兵,军官们疑心重重地查了两次我的证件。一天晚上,当我长途跋涉到达拉尔什时,军队已经驻扎在那里了。根本找不到一张空床,我和乡村警察的妻子睡在一张床上。她是位个子矮小、干净清爽的老妇人。我满脑子想的都是野兽、鲜花、石子、地平线,为自己拥有健康的腿脚、肠胃、心肺而欣慰,一心想打破自己的纪录。
    我在马赛和正在休假的萨特和博斯特会合。他们两人都认为战争不可避免,德国人已经渗透到但泽,让希特勒放弃他的企图不可能;让英国人在波兰问题上不闻不问也不可能。而且萨特一点都不希望再弄出一个《慕尼黑协定》,但想到征兵大动员他心里也不高兴。我们去马蒂格喝了鱼汤,阳光洒在五颜六色的渔船和渔网上。我们坐在水边棱角分明的大石头上,硌得一点都不舒服,但萨特就喜欢不舒服。面对蓝天,我们漫不经心地聊些不着边际的事儿:如果从前线负伤回来,哪种情形比较好?瞎了眼还是毁了容?缺了腿还是没了胳膊?巴黎会不会被轰炸?打仗会不会使用毒气?两天后,博斯特离开了我们,我们在城里又待了两三天。一天下午,我们坐在老码头“烧狼”咖啡馆的露天座,尼赞正好路过,腋下夹着一只巨大的橡胶天鹅:当晚他要和妻儿一起坐船去科西嘉岛,他要去那里和洛朗·卡萨诺瓦会合。他和我们一起喝了一杯,他神秘兮兮又扬扬得意地告诉我们,三方协议就要达成。向来谨言慎行的他,这会儿却欣喜若狂地断言:“德国会屈服的!”作为《晚报》国际政治栏目的特派记者,他显然知道一些内幕,他的乐观让我们感到安慰。我们互相祝福大家过一个和平幸福的假期,然后他腋下夹着天鹅,离我们而去,谁曾想这一去竟成永别。
    当年勒梅尔夫人的父亲让人建造“太阳门别墅”的时候,这一带的海边还很荒凉,别墅四周是一个大花园,花园里种了松树,一直延伸到海边,连着普罗旺斯沙滩。我们在露台上吃早餐,看着几艘快艇拖着几个冲浪者在碧波上腾跃。一天早上,我们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一场回旋赛。萨特写作,我阅读:当时我还不太懂如何调和工作和娱乐。中午时分,我们去沙滩,萨特教我游泳,我成功地让自己可以浮在水面上,但一直都游不出十米远。萨特可以游一公里开外,只是当他独自游到一望无际的海面上时,他就坚信有一只巨大的章鱼会突然从海底蹿出来把他拖到无底深渊,于是他就会甩开膀子奋力朝岸边游回来。我喜欢在下午2点左右回到阴凉的别墅,所有的百叶窗早就关上了。我们吃着尼斯色拉、冷餐鱼,有时也吃一种让我们昏昏欲睡的大蒜蛋黄酱。午餐和晚餐的时候总有人来:勒梅尔的子女常带朋友回来,且朋友一来就是一堆。马尔科也住在“太阳门别墅”。他刚刚又搞砸了一次试唱,不然歌剧院的大门将会为他敞开。他又失恋了,战争的威胁让他感到恐慌。他的头发更稀少了,他发福了、变丑了,他的脾气也变坏了。他以为勒梅尔夫人、萨特和我在背后说他坏话,因此时时留意我们的谈话:有一次我们撞见他躲在一扇门后,还有一次在窗户下面。他向我们道歉,和过去一样大笑,但现在他的笑声却很假。他为自己寻找盟友,搞阴谋诡计。家里总有几个亲友之间会有些芥蒂,通常我们对此都津津乐道,我们和了勒梅尔夫人一起讨论,提出种种假设,评判孰是孰非。马尔科以搅局为乐,专干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他告诉雅克琳娜·勒梅尔说萨特说她的坏话,而这都是马尔科捏造的。勒梅尔夫人生气了,和萨特大吵了一架!萨特常常会发点小脾气,但我很少看到他气急败坏,当他真的气极了,他的脸色会很难看,几句话就能把对方骂得狗血喷头:马尔科被他骂哭了。为了和我们重修旧好,他带我们和勒梅尔夫人去逛戛纳的异装癖夜总会。不过,因为我无所事事,日子显得有些无聊。有时候,蓝天碧波让我厌倦,我也觉得海水深处隐藏着什么东西:不是一只巨大的章鱼,而是一种毒素。这份宁静,这明媚的阳光都只是一种假象:一切都将被突然撕裂。
    ……
展开
目录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常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