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昆坛求艺六十年(沈世华昆剧生涯)
0.00     定价 ¥ 78.00
常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6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200119190
  • 作      者:
    编者:张一帆|口述:沈世华
  • 出 版 社 :
    北京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昆坛求艺六十年(沈世华昆剧生涯)》是昆曲名家、著名闺门旦演员、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沈世华的口述作品,由戏曲研究界青年才俊张一帆博士记述整理。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在上篇中,沈世华老师回顾了自己从艺六十年来的昆曲人生,从儿时写起,回顾了自己如何因为一碗馄饨而偶然拜入“传字辈”门下,浙昆如何艰难求生存,“十五贯”是如何辗转进京的并大热天下的,改革开放后重登舞台,却又激流勇退,成为中国一位昆曲女教授,直至新世纪以来国内戏剧市场的反复,时间跨度大,涉及人物多,不仅是沈老师自己的艺术人生的反思与总结,同时也是对百余年来昆曲艺术的兴衰荣辱的反思。本书下篇主要是对沈世华昆曲艺术理论与实践的总结,沈老师以著名的折子戏为例,系统讲述了传统折子戏的一招一式以及她多年来的个人体会,还原了昆曲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项目的本来面目,加上本书百余幅珍贵照片、档案,使得本书的资料价值极大。
展开
目录
引言
上篇
第一章 偶遇“国风”意中缘
一、“偶然”的序幕
二、家庭出身:原籍慈溪,生于上海
三、读书兼“蹭戏”
四、偶遇“国风”
第二章 初识春色在林园
一、艰难的“国风”
二、努力练习基本功
三、开始学戏
四、第一次贴片子和第一次演出
五、“小宁波,过来吃大闸蟹”
六、你们有没有决心?我给你们看我的决心!
七、临时团部中的生活
八、鞠躬尽瘁的炊事员
第三章 名动京华《十五贯》
一、创编
二、《十五贯》进京
三、周总理来看戏了
四、李少春先生感动得流泪了
五、初执教鞭
六、三个“留学生”
七、拍摄电影《十五贯》
八、“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九、《十五贯》表演精华举隅
十、《十五贯》成功的历史经验
附录1 《十五贯》三份演出名单
附录2 周恩来同志观看浙江省昆苏剧团演出《十五贯》后的两次讲话
附录3 与昆剧前辈们在一起
第四章 立雪俞门衣钵传
一、结识俞伯伯
二、艺文并授
三、我一个礼拜重了七斤
四、从“言大姐”到“言老师”
五、受赐“衣钵”
附录1 造就俞氏型的昆剧人才
附录2 昆黄融会铸成大师
第五章 光阴似水韶光贱
一、成为主演
二、“翻箱底”
三、初露头角
四、重学《游园惊梦》
五、编演《桃花扇》
六、编演《西园记》
七、再获殊荣
八、编演现代戏
附录 文化部关于加强戏曲、曲艺传统剧目、曲目的挖掘工作的通知
第六章 辞亲去国意长牵
一、招考“秀字辈”
二、不舍的离去
三、特殊的观众
四、拍摄电影《西园记》
五、辗转进京
六、获奖风波
七、最后的嘱托
附录1 幽兰一茎花正开,堪称空谷不凡才
附录2 浙江昆剧团进京献艺载誉返杭
第七章 同心偕老向花间
下篇
第八章 金针度人绣碧鸳
《孽海记·思凡》
《牡丹亭·游园》
《凤凰山·赠剑》
《南西厢记·佳期》
《铁冠图·刺虎》
《玉簪记·琴挑》
《烂柯山·痴梦》
第九章 洗尽粉黛薪火延
一、教学历程
二、教学体会与要点
三、教学步骤与方法
四、不断学习提高
五、对昆剧艺术传承与传播的看法
六、尾声
附录1 沈世华剧目学习师承表
附录2 “世”字辈概况
附录3 王传淞老师谈艺点滴
附录4 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昆剧专业四年本科教学剧目安排
附录5 沈世华中国戏曲学院教学情况表(1981—2010)
第十章 已发表文章
悼王传淞老师
德高艺富名垂昆史
心香一瓣祭先师
让昆曲这棵幽兰永远扬芬吐香
昆剧的传承,首要的是表演艺术
回眸20世纪的昆曲
让昆剧延年益寿,常葆青春
用心良苦育南枝
第十一章 报刊评介文章
从《思凡》谈到沈世华
沈世华的《思凡》 )
喜看北苑秀南枝
在严谨中求灵动——看沈世华演《游园惊梦》
一曲《思凡》余音绕
浙昆移来一枝秀——记昆剧演员沈世华二三事
剧坛师表:钮骠与沈世华
昆曲名师沈世华
青俪长驻牡丹亭古韵悠扬满庭芳——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沈世华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钮骠、沈世华收徒仪式
跋:风吹别调亦堪听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常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