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自序
第二自序
一 论时代思潮
二 略论"清代思潮"
三 清学的出发点
四 顾炎武与清学的"黎明运动"
五 阎若璩和胡渭
六 黄宗羲和王夫之
七 颜元
八 梅文鼎、顾祖禹和刘献廷
九 由启蒙到全盛
十 考证学的"群众化"和惠栋学派
十一 戴震和他的科学精神
十二 戴门后学
十三 "朴学"
十四 经史考证
十五 水地与天算
十六 金石学、校勘学和辑佚学
十七 清代的"学者社会"
十八 清学全盛的时代环境
十九 桐城派与章学诚
二十 清学分裂的原因
二十一 清学分裂的导火线
二十二 清代今文学与龚魏
二十三 康有为是今文学运动的中心
二十四 《大同书》是康有为的创作
二十五 梁启超的今文学派宣传运动
二十六 梁启超与康有为的分歧
二十七 晚清思想界一彗星-谭嗣同
二十八 清学正统派的殿军-章炳麟
二十九 晚清西洋思想之运动
三十 晚清思想界一伏流-佛学
三十一 前清学风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异点
三十二 清代自然科学为何不发达
三十三 结语
章太炎国学概论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国学之派别(一)
第三章 国学之派别(二)
第四章 国学之派别(三)
第五章 结论
朱自清经典常谈
序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展开
——梁启超
★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
——文学家余光中
★国学的精华部分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凝聚力,协调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能够促使人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术用到造福于人类的正道上来,这是人文无用之大用,也是国学无用之大用。
——北京大学国学院院长袁行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