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淋病疫情监测与管理/艾滋病性病防治系列丛书
0.00     定价 ¥ 20.00
常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6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4168209
  • 作      者:
    编者:郭宏雄|总主编:羊海涛
  • 出 版 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11-01
收藏
内容介绍
  随着各项性病防治工作的推进,淋球菌实验室检测、诊断和治疗、疫情监测和病例报告等技术层面逐渐显现出迫切需求,尤其是基层从事淋病防治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性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指导。为此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家编写了《淋病疫情监测与管理》,该书作为艾滋病性病防治系列丛书的一册,面向基层工作人员,注重实用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力争为广大从事淋病防治工作的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技术保障。《淋病疫情监测与管理》共包括六个章节,从淋病基础知识、淋球菌的病原生物学、淋球菌的耐药性演变与机制、淋球菌的实验室检测、淋病的诊断和治疗、淋病的疫情监测等六个方面展开阐述,尤其是从检测、监测、诊断、治疗、病例报告等方面均对淋病防治工作中需要规范和注意的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针对基层、注重实用性是本书的特色之处。
展开
精彩书摘
  《淋病疫情监测与管理》:
  三、淋病疫情监测数据质量的保证措施
  无论是病例报告,还是患病率监测,抑或是淋球菌耐药性监测,都需要有质量保证措施,以实现所收集的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从而决定监测工作的成败。质量保证措施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落实。
  (一)构建监测工作质量保证体系
  构建一个质量保证体系是保证监测工作质量的必要前提,需要通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加以落实,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参与监测活动的个人与科室的行为,确保按照标准的操作标准来开展监测工作。质量保证体系的工作人员构成应包括工作经验丰富、质量认证权威人士或专业技术人员,监督质量体系有效落实。
  (二)制定监测工作标准流程
  在进行淋病监测的各项活动中,每项活动及每项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应有其标准的操作流程。复杂的活动需被分解成有确定工作步骤的简单活动,这样才能确保工作人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能够准确无误地完成每个环节,保证数据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人员的培训
  应选择工作责任心强、认真仔细的人员参与监测工作,在监测工作开始前与进行过程中,不断接受培训。为保证培训的效果,在培训结束时需开展测试,测试合格者发放证书,不合格者需重新接受培训。对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否则进行处罚,奖惩分明,着力培养工作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四、淋病病例报告质量的保证措施
  (一)明确病例报告工作人员的职责
  淋病的病例报告涉及各级各类医院的诸多科室与人员,需要严格的卫生行政管理。与病例报告质量密切相关的工作人员有淋病的诊疗医生与防保人员、疾控机构的网络信息审核人员与疫情管理人员。淋病的诊疗医生是病例诊断、报告信息采集与《传染病报告卡》填写的责任人,其工作质量直接决定病例的诊断准确性与信息的真实性;医疗机构防保人员是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在疫情管理工作中的桥梁,既需保持与临床诊疗医生联系密切,又需与疾控机构保持经常性沟通。疾控机构的网络信息审核人应须及时审核辖区各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的淋病病例,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与医疗机构的防保人员沟通。疫情管理人员负责对病例报告的数据质量把关并进行技术监督。各环节人员的职责和任务需以书面形式明确规定,做到责任到人。
  (二)制定病例报告的操作规程
  淋病的病例报告工作流程如下:(1)病人就诊医生诊断或转诊医生,(2)填写《传染病报告卡》,(3)防保科医生收卡,(4)防保科医生检查保卡及网络直报,(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信息员通过网络审核性病疫情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核查与漏报调查。
  根据上述病例报告流程,需要对每一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其中最关键也最复杂的是临床医生诊断过程,因为淋病病人涉及的医疗科室包括皮肤性病科、泌尿科、妇科、产科、儿科、内科、外科、眼科等,有的科室可以直接报告,有的科室需要转诊,有的科室需要会诊后报告。需要根据不同科室的特点制定不同的病例诊断和报告标准,以及相关的操作规程,制定规程时应全面考虑复诊、随访、复发、漏诊及实验室检测等问题。
  (三)淋病报病相关信息准确性的现场核查
  1.现场核查的组织和实施
  由上级机构或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组织领导,疾控机构对医疗机构的淋病报告病例的相关信息实施准确性核查,核查应覆盖到接触到淋病病例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重点科室。根据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与既往报病的数量确定核查病例的数量,可以全部核查,也可抽样核查。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奈瑟氏球菌的发现和分类
第二节 流行过程
第三节 流行特征
第四节 预防控制
第五节 临床特征与治疗要点

第二章 淋球菌的病原生物学
第一节 生物学性状
第二节 淋球菌的致病机理
第三节 淋球菌的分型及意义
第四节 淋球菌疫苗的研究进展

第三章 淋球菌的耐药演变及机制
第一节 淋球菌耐药性的出现及演变
第二节 耐药机制
第三节 我国淋球菌的耐药现状
第四节 淋球菌耐药的检测方法

第四章 淋球菌的实验室检测
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和运送
第二节 显微镜检查
第三节 淋球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第四节 核酸扩增检测
第五节 其他检测方法
第六节 检测方法评价和应用策略

第五章 淋病的诊断和治疗
第一节 淋病的临床表现
第二节 淋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第三节 淋病的治疗
第四节 淋病的预防

第六章 淋病的疫情监测
第一节 淋病疫情监测系统的构成
第二节 方法和主要测量指标
第三节 淋病病例报告
第四节 淋病患病率监测
第五节 淋球菌耐药监测
第六节 专题调查
第七节 淋病监测报告的撰写
第八节 淋病疫情监测数据质量的保证措施
第九节 淋病监测的督导与评估

附件
附件1 淋病临床路径
附件2 淋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75-1995
附件3 2010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淋病治疗指南
附件4 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建设和质量控制
参考资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常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