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流寓宁夏的戏曲艺人虽然不少,但是,唱京剧出身、赴宁夏献艺的艺人只有一位,那便是盖连仲。他出身北京梨园世家,是民国四小名旦之一毛世来(其他三位为李世芳、张君秋、宋德珠)的堂叔父,是宁夏京剧艺人中第一位只唱京剧的。他体貌雄伟,功架大方,动作沉稳、凝练,以扮演关羽而享有盛名,与陕西的刘金元、甘肃的郭荣利并称为西北“活关羽”。在这三个人之中,技艺最高、造诣最深的首推盖连仲。他在舞台表演中有“绝活”,“所谓绝活,有两层意思,一是只有少数艺人掌握的演技,如变脸、吹火等;二是为某个艺人通过艰苦卓绝的训练与天赋的领悟能力独自创造出来的演技,除他之外,再无人会,即使他愿意教授,也无人能传”①。盖连仲的“绝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脚下干净利落,疾步如风。据记载,他在演《灞陵桥》一剧时,尽管脚下的厚底靴子已破烂不堪,但他在勒马三加鞭后一个箭步飞跃上桥,然后转身背刀捋髯亮相,速度风驰电掣,动作优美,令人叹为观止。二是他扮演关公时使用的青龙偃月刀,刀头、刀杆、刀柄各占全长的三分之一,刀身的长度大大超过同行使用的青龙刀,分量之重,令人惊叹。由此可看出他功底深厚,力量超群。盖连仲的京剧技艺在京津地区也许并不算拔尖,但他扎实的功底与出色的演技为他流寓之地的观众带来了震撼,无形中也是对京剧艺术的传播。
盖连仲曾多次来宁夏演出,除民国初年流寓宁夏,还流寓河北、内蒙古等地。他曾应邀赴张家口庆丰茶园演出了《水淹七军》《斩车胄》等拿手好戏。②1935年,包头“西北剧影社”落成之后,京剧、晋剧、评剧等剧种的不少著名艺人都应邀在此演出过。落成典礼上,首台演出的便是以盖连仲为首的京剧班,他随戏班在“西北剧影社”演出达两年之久。1937年,他在包头遇到以经营戏班赚钱的梨花大鼓艺人王子君,又一次应邀来到宁夏,成为宁夏京剧的中坚力量,并终老于银川。在短短的三年间,盖连仲不仅搭班在新华舞台为银川观众献艺,还与其他艺人组班赴银南吴忠等地演出五个多月,扩大了京剧在宁夏的传播区域。戏班虽然也兼演河北梆子和评剧,但已经形成了以京剧为主的演出模式。盖连仲晚年因染上鸦片瘾,一贫如洗,被迫离开新华舞台。幸运的是,处于生活困境中的盖连仲被宁夏著名的秦腔班社“觉民学社”请去教戏,他将自己塑造关羽的表演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秦腔艺人。据称,宁夏已故著名秦腔演员康正中的关羽戏《白马坡》《过五关》《古城会》等均为盖连仲亲授。另外,盖连仲还先后传授了《水漫金山寺》《恶虎村》《铁笼山》《十三妹》《盗仙草》《泗州城》《九江口》等剧目。自盖连仲无私地把《古城会》等传授给觉民学社以后,宁夏的秦腔舞台上开始出现了关羽戏。由此可见,盖连仲对宁夏戏曲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京剧方面,他对于秦腔剧目开拓、技艺提升方面的贡献也十分重要。可惜的是,他在觉民学社教戏不到一年,因贫病交加于1940年病逝于银川。三、梨花大鼓艺人王子君与宁夏京剧的中兴民国中后期,宁夏京剧曾一度出现中兴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既有京剧在宁夏逐步发展的缘故,更大程度上得益于流寓宁夏的梨花大鼓艺人王子君的努力。王子君,天津人,原为梨花大鼓艺人,于20世纪20年代来到宁夏银川。当她发现梨花大鼓在银川没有观众群,而京剧与河北梆子较受欢迎时,便果断退出曲坛,踏入戏坛。她精明能干,擅长经营,瞅准商机与他人合资组建戏班、培训京剧艺人、邀请外地京剧戏班落户宁夏,使宁夏京剧在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京秦”合演的演出热潮。王子君的主观目的是赚钱,但在客观上起到了助推京剧在宁夏传播的作用。她对宁夏戏曲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创办京梆科班学校,培训京剧伶人。王子君先后从宁夏当地买来二十多个女孩子,成立了“王子君班”,教习河北梆子和京剧。这些女孩子均从王姓,有王月芬、王月楼、王月芳、王月云等。她先请由河北梆子改唱京剧的名角盖宝义、王德胜教习她们。其中,王月楼是宁夏平罗县人,正是王子君的培养,使她成为土生土长的宁夏京剧舞台上的角儿。她工武生,扮相威武、英俊,学戏又肯吃苦,不久便脱颖而出,以扎实的功底和出色的技艺担当主角、登台演出,为王子君赢利颇丰。王月楼还练就了“绝活”,在《花蝴蝶》剧中,她扮演大盗姜永志,在戏中能攀缘到悬在舞台上空的“轴棍”上表演翻、卷的绝技,动作惊险、腰腿灵活。王子君并不满意于此,她还将王月楼、王月芳等人送到北京的女伶戏班“奎德社”学艺四年,使其在“奎德社”亦崭露头角,能够在“文明戏”前演出一场开场传统戏。回到银川后,王子君还请来坐科于北京“富连成”的名武生诸连顺、名乾旦石子云为王月芳和王月楼说戏,使二人的人物塑造能力与表演技艺进一步提高。尽管王子君培养艺人的初衷是从她们身上赚取利润,但其培养演员的路径,今日看来依然科学而合理,符合“请进来、送出去”的模式,使演员在交流、学习与舞台演出的共同磨炼中增长技艺,培养出了轰动梨园、名扬宁夏的京剧演员王月楼等一批伶人。①而其作为商人并非急功近利,她肯花时间与金钱培养艺人,可见其艺术眼光还是长远的,想要在宁夏开辟出京剧市场,赢得更大的利润。事实也证明,尽管王月楼等人的艺术之路十分曲折,没有能够成为全国知名的角儿,但其年轻时经由名家指点而练就的扎实功底,依然令人惊叹。新中国成立后,王月楼还应“前进京剧院”邀请出演《白水滩》《一箭仇》,演出《白水滩》时还能从桌子上下翻“台蛮”跟头,可见功夫之深。由于王子君在宁夏戏曲界的影响,河北梆子的一些名角改唱京剧后长期流寓宁夏,成为宁夏京剧的重要演出力量。月华社自成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散,前后历时二十多年,正是宁夏京剧中兴的时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