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时间以来,学界对于明代散曲的研究,不论整体还是个案,都明显呈现出“重北轻南”的倾向——重视“未有昆曲以前,北曲为盛”的明中叶散曲,而认为昆腔兴起之后的明后期散曲大多不离嘲风弄月,闺情相思,囿于梁、沈二家,价值不高。从当时的曲家地域分布情况来看,“晚明时期”南方散曲家人数确实远多于北方,但自晚明前期直至后期,北方散曲家的势力虽逐步衰落,但毕竟也从未完全退出过曲坛;而就南北曲的创作数量来看,不算无宫调令、不明牌调令与南北合套,晚明前期南散曲数量只略高于北散曲,晚明中期南散曲数量方才大增,这便说明昆腔兴起之后的晚明曲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依然承续着明中叶南北各擅胜场的局面,及至中、后期方才可谓“南曲乃成曲坛主流,北曲则已成余响”。因此,这一时期并不可以简单概括为“南曲的时代”。作者把晚明散曲放在有明一代散曲发展的历程中来加以动态考察,认为整个晚明时期的散曲创作都是南北并存,明清以来通常认为的“文章必推梁氏为极轨,韵律必推沈氏为极轨”的现象,只存在于晚明中后期的大部分南派曲坛中,梁辰鱼、沈璟的影响并不足以完全笼罩整个晚明曲坛。
序 /1
绪 论 /1
第一章 晚明散曲曲坛概况 / 24
第一节 晚明散曲家的时空分布与身份构成 / 24
第二节 晚明散曲的主要文本流传形式 / 34
第三节 晚明散曲的题材类型和整体风貌 / 44
第二章 晚明前期散曲创作研究 / 51
第一节 晚明前期散曲曲坛概况 / 51
第二节 南北并盛,豪丽相参:明中叶至晚明散曲的过渡 / 59
第三节 冯氏之后,更有来者:晚明前期北派曲家的创作 / 69
第四节 尖歌倩意,雅俗同赏:晚明前期曲家的拟时曲之作 / 79
第三章 晚明中期散曲创作研究 / 87
第一节 晚明中期散曲曲坛概况 / 87
第二节 济济多士,出入梁沈:晚明中期南派曲家的创作 / 95
第三节 家国大义,用世之心:晚明中期北派曲家的创作 / 106
第四节 警世明言,小曲大道:晚明中期曲家的拟时曲之作 / 114
第四章 晚明后期散曲创作研究 / 120
第一节 晚明后期散曲曲坛概况 / 120
第二节 格律本色,各承衣钵:晚明后期吴江后学的创作 / 127
第三节 新声逸韵,别有所托:晚明后期吴越自由曲家的创作 / 135
第四节 隐歌高唱,出世之想:晚明后期北派曲家的创作 / 150
第五章 晚明散曲理论研究 / 158
第一节 散曲本体论 / 158
第二节 散曲风格论 / 170
第三节 散曲创作论 / 179
第六章晚明散曲选本研究 / 196
第一节 从《南北宫词纪》看晚明“婉丽”曲观的建立 / 196
第二节 从《吴骚》系列看晚明至明末“骚雅”曲观内涵的演变 / 205
第三节 从《太霞新奏》看明末曲坛对晚明“本色”曲观的接受 / 214
第七章晚明散曲与词之间的交互影响 / 225
第一节 晚明时期“曲的词化”与“词的曲化”现象 / 225
第二节 “词曲一体”观与晚明词曲互化现象的形成 / 234
第三节 晚明词曲“正变异流”与“同源”观的悖论 / 240
结 语 / 252
参考文献 / 259
附录一 晚明散曲家生平及创作情况表 / 276
附录二 晚明重要散曲文献叙录 / 319
附录三 《全明散曲》补遗 / 340
后 记 / 346
温馨提示:请使用常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