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生死之问(精)
0.00     定价 ¥ 60.00
常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6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1462131
  • 作      者:
    作者:宋庆华|责编:张晔
  • 出 版 社 :
    群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0-01
收藏
内容介绍
这是一部公安作家宋庆华的文学作品集,辑录中短篇小说5篇、散文20余篇,像是重庆的火锅,九宫格之中各有滋味。 宋庆华的小说,书写着时代的变迁,体察着百姓与公安民警的生活。他以身边的世俗生活中的人生世相作为写作素材,但却能赋予它们以丰富的诗意和人情味。 宋庆华的散文,文气充沛,立意高远,用典修辞之法,如青云激昂之风,读来颇感趣味横生。
展开
精彩书摘

 大奖




    与往日没什么不同,晨曦未露,天未破晓,安绥就已洗漱完毕,泡上一杯浓俨醇厚的普洱沱茶静静地坐在了书桌前,掀开电脑盖板用大拇指揿一下开关键,显示屏上立马闪出一抹亮色。

从窸窸窣窣走出卧室,穿过客厅到在书房里坐定,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是习惯性的或者说是轻车熟路的。今天早上,似乎只有一丁点不同,但这一丁点的不同在他心里的分裂大着呐。往日一俟从梦中醒来,立马精神抖擞,饱满的激情充盈还算是别具一格的构思便迅速融入写作状态,但今儿个没有了,即使用力眨了眨眼睛还下意识甩了甩脑袋,也没赶走一脑子如糨糊一般的混沌,今天,不,是这些日子以来都这个样子,他不明白自己这是怎么啦?

缺了强刺激?前几天才破了一个杀人大案。步步紧逼的侦查措施迫使杀人案犯自感藏不住了,天未破晓就惊慌出逃,刚跳上出租车就被监视的警察截住。罪犯跑下车朝路边的小巷里蹿,谁知穿完小巷就是开阔的日月光广场,而且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的警察对他形成了围追堵截之势。他急红了眼,一把抓住广场上正屏气凝神练太极的一个老大妈,把匕首架在她的喉咙处当了人质,喊话让警察让路。他在警队值班,接报告到现场不到十分钟,见广场上聚集的人也不少了,一边吩咐扩大警戒范围,让警察做好射击准备,一边走上前去同罪犯谈判。搭上话没谈几句,砰地响枪了,穿灰色褂子的罪犯和穿红稠衫子的老太婆一同倒地,他疾步跨上去一看,罪犯头部中枪,老太婆双目紧闭全身抽搐看样子只是吓坏了。这过程旁人看来刺激,经典,现场有群众给警察鼓掌便是明证,在他看来极平常,这场景有点象三流编剧四流导演导播出来的电视剧,也出现在他自己写的小说里,嗬,不是一般的俗套。不过,有两点让略感惊诧,一是开枪的警察枪法之准,一枪毙其要害,要知道这可不是专门的狙击手,而是自己手下的刑警;再就是自己啦,怎么哪个时候突然想起对一个寻死觅活的罪犯,手指喷薄欲出的太阳说,放下刀你就有新的一天,你看新的太阳出来了。罪犯抬头看天,刀刚离了人质的脖子,那一瞬枪响了。

旁人看来惊险刺激的刑警生涯,在他而言,同样的场景重复多了也就麻木了。一次偶然的触动,他挥舞激情写了一篇纪实文字投给晚报,竟然发表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写了下去,疲惫的生活里填充了新元素。这不,电脑傍边放着一本红彤彤烫着金字的证书,是前些天收到一家知名杂志一年一度评出的优秀作品获奖证书,从快递小哥手里接过来,撕开包裹皮只看了一眼,就顺手扔在了书桌上。这一扔就好些天没动过它,安绥也再没有翻开封面看看里边的内容,是哪一篇大作获奖了?他提不起兴趣打不起精神。是的,没有了当初还是小年轻时一块“豆腐干”现报屁股,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什么“征文奖”到手那份激动万分的欣喜。这些年写的东西多啦,虽说与茅盾奖无缘,与诺贝尔奖相差十万八千里,但大刊大报大网大V多有署名的文字相见,小奖大奖也拿到了甚至不想多看一眼的地步。奖得的多,写的东西就更多。最近一段时间,不知什么原因,感觉情绪低落到了无底的深渊,敲键盘码字的精神都打不起来,常常是打开电脑就呆坐一阵,屏显上一片空白,脑子里一张白纸,又无奈关机。这状态究竟怎么回事?莫非男人也有更年期?不然就是进入了人们常说的心理倦怠期。是的,白天忙工作,清早忙写作,长久以来两头的活儿一拨接一拨袭来,忙得他几乎无暇出神,更不可能出现这种无所事事的状况呀。

习惯是厉害的,刻意或者不经意间经年累月养成的习惯几乎会变成永久磨灭不了的顽症。这不,今儿个他依旧起了个大早,依旧坐在了写字台前。揿亮了台灯和电脑,明晃晃的光亮得扎眼,奖证的红和烫金的字醒目得很,但依旧刺激不起他的情绪。屏显上排列整齐的篇目、APP、小程序仿佛都在给他招手,他却不知道按下那个键,点谁,或者输入什么密码去寻找他也不知道该寻找的什么。人脑电脑这么大容量的“储存”,竟然象中了病毒一般“遗忘”,象丢了魂一样无所适从。突地,屏幕下端跳出一封邮件的提示。谁呀,这么早?不过,他顺手就点开了。嗬,是他的小侄女霍芳发的,这个小妮子在报社当记者,大方漂亮也不失俏皮,绝对算一有内涵有气质的美女。大清早的,这姑娘不是赶稿子没睡,就是有什么急事,嗯,也许又是她设的一个顽皮的局,他经常上她的当,但一解谜底又是小小的出乎意料的激动。今天这邮件得小心读,他想。

这个邮件象是在说正事。她说,这事“闷”了多久了,人家一个闺女埋在心头不好轻易出口,我也忙啊,忙得高跟鞋的后跟崴了,瘸着腿走道。嗯,这家伙开始卖关子呢。他扣出一支烟,打火点燃,慢慢吸一口吐出去,静静心,再接着往下看。有一个要好的女朋友叫龚娜,读了他写的书和发表的文字深受感动,一直存有想和他深度交流的想法,得知他是自己的长辈,多次央求她予以联系,要求无论如何见见面谈谈话。还说龚娜是他的铁杆粉丝,能够大段大段背诵他书中的原句,滔滔不竭地说她读他的书的感悟,有的见解恐怕比原著还深入几分,末了,重复强调,今天一定要给她去电话,当然不是现在而是天亮以后,因为美女睡懒觉是必须的。

手机、微信、视频通话多方便呀,还发什么邮件,打这么多字,话说得这么细,不象是这个又讨厌又可爱的小姑娘“捉弄”老辈子的“玩局”。虽说他俩是两辈人,其实年龄相差并不大,有时闹起玩笑来也没大没小的,不过这事,直觉告诉他该是郑重其事的了。

龚娜。美女。粉丝。怎么会有兴趣读我的书?这名字有点美感,也有几分耳熟,依稀记得是霍芳的大学同学,对,好些年前好像她有个什么事情,记不起了,唉,不想了,晚点打个电话不就知道了嘛。

起身踯躅至窗台,打开一扇窗,抬眼望天,月落星稀依然黑黝黝冷峻峻的,嗖地一股寒风袭来,他打了个寒噤,突然感觉到了孤单。虽然是一个人单身独居这一套两室两厅面积颇大的单元房,而且一住三四年,却从未有过茕茕孑立形单影只的感觉,即使旁人看他会有一些不甚了然的说法,譬如说他挨边四十的大男人身边没个女人,会不会有什么生理问题,再譬如说,有人替他叹息,是这个城里的刑警队长,也破了一些大案,是一个名气挺大的公安作家,也写了一些作品,虽说是功成名就毕竟无家无后,不能不说是缺憾,更有经他手被打击处理过的人抑或是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在背后咒骂他,满世界找遍了都找不到婆娘,断子绝孙呢。他才不管这些个闲言碎语也好恶语毒言也罢,顾自干自己的活,整日价忙得脚后跟踢后脑勺充实得不得了,从来没感觉有半点落寞或孤单。

但是,今儿个怪了,脑子里极力想集中精力思考一下正写着的一部长篇,可怎么也进不了状态。脑子一松懈,孤单的意蕴竟从四周弥漫上来,倒是有模糊的美女影印零零碎碎闪烁其间,并且渐渐活泛起来,使人有点兴奋的感觉。好吧,那就想想霍芳说的龚娜吧,嗯,没想到自己费力劳神写了那么多,也收到过许许多多勉为其难的恭维和应付场面的赞美,刚开始如沐春风,时间一长怎么觉着也有些浮光掠影,那些个溢美之词的不瓷实,况且时下文坛滥觞文学萎靡,想想都禁不住心灰意懒,死水无澜,手上的笔手下的键盘都无趣无力躺在那里,正所谓好生无聊的时候,居然还有人读书,而且读的是自己所写的虽然殚精竭虑自以为是但较之于名家大家名篇经典却差之千万里的文字,不能不让人有所感动。嗯,这个电话得打,就凭人家费时费力读了你狗屁文章的那份热情,也得给人家道一声谢,况且人家一小美女••••••

磨磨蹭蹭,胡思乱想,不觉际间已是天下大白。他又点上一支烟,醒醒神,按霍芳给的号码拨过去,铃声一响就冒出一个兴高采烈但不失柔情的声音。

您是安绥老师,知道是您,读您的书就象听到您的声音,看见您的样子••••••电话里的女声百灵鸟一般清脆。

象细雨霏霏下个不停,好不容易等了一个空挡,他插问一句:您怎么这样熟悉我呢?

嘿嘿,读了您怎么多书,以为我是白读,对您是了如指掌,熟悉如老朋友一般,对不起,我也不知道叫您哥,还是把您当老辈子来尊崇,芳芳也经常提起您,她崇拜您那样儿简直让人嫉妒,您粉丝多啰,尤其是女粉丝••••••


展开
目录
小说
老,是要有资格的
刑警的大奖
俗好
连锁
斗场
散文
碎思断想(之二)
碎思断想(之三)
碎思断想(之四)
随笔不随意
《我的乡愁是座城》系列之七:囿于家园话巨变
《我的乡愁是座城》系列之八:反思孕育未来
认宗、寻根、蹭祖
悠悠说死生
大历史与小人物
读书、考学与考官
“问”与“实”
玉兰花开
时光无隙
读书与写作
起底人生
等待、趣思与期待

溜须、拍马与尝粪

我的大学
文人之“痴”

读书的危险
心之无所著述
《刑警的后脑勺》创作谈

笑着往后退
山高水长
附录
以文学的方式分享警察人生——中篇小说《刑警的后脑勺》短评
小说艺术价值与美学品格——作家宋庆华系列小说鳞爪谈
后记 再识庆华兄——写在庆华兄文集《生死之问》出版之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常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