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引言 现代性视域中的文学重构
上编 重构鲁迅
第一章 鲁迅留日时期的“复古”倾向
一、民族主义与“复古”倾向
二、鲁迅式“复古”倾向
三、个性主义与“复古倾向”
四、作为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结晶:个性文化
第二章 实效至上·科学精神与理想人性——鲁迅留日时期对于科学思想的认知
一、实业救国与实效至上
二、对于科学精神的推重
三、“致人性于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同一
第三章 文化自觉与“国民性”批判
一、鲁迅:文化自觉的先驱
二、“国民性”批判的困惑
三、政治性:鲁迅思想的重要维度
第四章 鲁迅思想的遗憾——从他与周扬的根本分歧谈起
一、文化观念:鲁迅与周扬的根本分歧
二、权威化、一元论与鲁迅思想的缺失
三、个人主体性和鲁迅思想的偏至
第五章 鲁迅的另一面——言与思与行的不一致
一、鲁迅:言与思与行的不一致
二、言与思与行不一致的极端形态:“我要骗人”
三、“我要骗人”:作为一种伟大的德性
四、“我要骗人”与鲁迅后期苏联观
下编 重构延安文学
第六章 重新理解延安文学
一、延安文学的命名
二、后期延安文学
三、延安文学的复杂性
第七章 民族主义与延安文学观念的形成
一、民族主义:延安文学观念形成的最初动力和逻辑起点
二、民族-现代性:“民族形式”论争中延安文学观念的现代性呈现
三、阶级-民族主义与“党的文学”观的出场
四、“党的文学”:后期延安文学观念的核心
第八章 集体创作、民间与延安文学现代性
一、集体创作:作为一种新写作方式的诞生
二、集体创作与后期延安戏剧作品的形成
三、“民间”的改造和借用
四、后期延安文学语言
第九章 延安文学观念中悲剧喜剧意识的嬗变
一、悲剧意识的消解
二、“爱战胜死”:纪念高尔基
三、喜剧意识的提升
四、“大团圆”形式
致袁盛勇谈《重构鲁迅和延安文学》(代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