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1980年代以来的叙事设计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了叙事设计的语境与文脉,将设计的历史概括为叙事、反叙事与再叙事。讨论了设计在经历了传统时期的叙事以及现代主义设计对叙事的拒斥以后,设计又开始向叙事回归的历程。第二,揭示了叙事设计的理论背景。后经典叙事学理论的发展为设计的叙事选择奠定了基础,设计运用叙事学的方法,让设计具有了时间与空间的结构,并呈现出一种交互式的叙事视角,恢复了设计与历史文化之间的联系;恢复了与公众之间的交流并激活了身体的知觉与体验。第三,在后经典叙事学理论的基础上分别从“文本游戏”、“剧场事件”、主体交往这三个角度研究了1980年代以来叙事设计呈现出来的特征。在作为“文本游戏”的叙事设计中,分析了设计是一个叙事的文本,主要通过符号的隐喻以及讲故事的方式达到叙事的目的。文本是一个开放的、自由的系统,它颠覆了以设计师为中心的叙事传统;在作为“剧场事件”的叙事设计中,事件是人在特定场域中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时间与空间的维度,并且离不开人的身体。将事件的概念引入设计,打破了功能主义的局限,设计变得更加多元;在作为主体交往的叙事中,揭示了叙事设计不再是建立在主客对立的思维方式之上,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不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互为主体的关系。其强调对人的经验的再现,以及使用者对设计意义的建构。最后,论文进一步梳理了当代西方叙事学视野下,基于本土文化背景下中国叙事设计的发展现状。虽然叙事设计在中国出现得相对较晚,发展也相对滞后,但是随着叙事学理论研究在中国的不断深入,叙事设计也必然会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为中国的设计师们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去重新思考设计与传统、设计与自然以及设计与大众之间的关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