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文则文章精义/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
0.00     定价 ¥ 16.00
常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6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20113941
  • 作      者:
    作者:(南宋)陈骙//李性学|校注:王利器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1960-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陈骙,字叔进,南宋人,官至权礼部尚书、参知政事,先后与赵汝愚、韩侂胄不和,不久致仕。他熟悉前代掌故和当时规章法令,文词古雅。辞官后,独居一室,孜孜不倦地整理旧著。他的《文则》是中国Z早的修辞学著作。


  李性学,宋末元初人,曾执掌明道书院,后徵为国子助教,名动京师,以病卒。


  王利器(1912~1998),字藏用,号晓传,四川人。194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次年考取北京大学研究生。历任四川大学、成华大学、北京大学、政法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1954年调到人民文学出版社文学古籍刊行社后,着力于文学遗产的整理工作。先生长于校勘之学,著作众多,有《风俗通义校注》《盐铁论校注》《文心雕龙校证》《宋会要辑补》《颜氏家训集解》《吕氏春秋注疏》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文则》是南宋陈骙所著的以归纳、总结“为文之法”为目的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崇古尚简,以《尚书》等著作为作文典范,以其全面、深刻的论述奠定了古代修辞学的理论基础,是我国古代DY本修辞学论著。

  《文章精义》论文不持门户之见,视野开阔,以气为主而较少关注声律章句,既能对作品的文法技巧、渊源得失做出细致地分析,又注意把握文章的整体意脉,论述常有一语中的的结论,如著名的“韩文如海,苏文如潮”即出自此书。


展开
精彩书摘

  文则序

  余始冠,游泮宫,从老于文者问焉,仅得文之端绪。后三年,入成均,复从老于文者问焉,仅识文之利病。彼老于文者,有进取之累,所有告于我与夫我所得,惟利于进取。后四年,窃第而归,未获从仕,凡一星终,得以恣阅古书,始知古人之作,叹曰:文当如是。且诗、书二礼、易、春秋所载,丘明、高、赤所传,老、庄、孟、荀之徒所着,皆学者所朝夕讽诵之文也;徒讽诵而弗考,犹终日饮食而不知味。余窃有考焉,随而录之,遂盈简牍。古人之文,其则着矣,因号曰文则。或曰:方今宗工钜儒,济济盈廷,下笔语妙天下,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奚以吾子文则为?余曰:盖将所以自则也,如示人以为则,则吾岂敢。

  乾道庚寅正月既望,天台陈騤序。

  文则甲

  甲凡九条

  一

  六经之道,既曰同归;六经之文,容无异体。故易文似诗,诗文似书,书文似礼。中孚九二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使入诗雅,孰别爻辞。抑二章曰:“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使入书诰,孰别雅语。顾命曰:“牖间南向,敷重篾席,黼纯,华玉仍几;西序东向,敷重底席,缀纯,文贝仍几;东序西向,敷重丰席,画纯,雕玉仍几;西夹南向,敷重笋席,玄纷纯,漆仍几。”使入春官司几筵,孰别命语。

  二

  或曰:〔校点者按:“或曰”一条,原不分段,今据元本、明弘治本、屠本及宋世荦校记引陈本自为一条,始与九数合。〕六经创意,皆不相师,试探精微,足明诡说。洪范曰:“恭作肃,从作乂,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小旻五章曰:“国虽靡止,或圣或否。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此诗创意师于书也。(郑康成笺曰:“诗人之意,欲王敬用五事,以明天道。”)仪礼曰:“皇尸命工祝,承致多福无疆,于女孝孙,来女孝孙,使女受禄于天,宜稼于田,眉寿万年,勿替引之。”(此少牢嘏辞。)楚茨四章曰:“工祝致告,徂赉孝孙,苾芬孝祀,神嗜饮食,卜尔百福,如几如式。”此诗创意师于礼也。(郑康成云:“此皆嘏辞之意。”〔校点者按:元本、明弘治本、屠本、秘笈本,“成”下有“笺”字。〕)

  三

  夫乐奏而不和,乐不可闻,文作而不协,文不可诵,文协尚矣;是以古人之文,发于自然,其协也亦自然,后世之文,出于有意,其协也亦有意。书曰:“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惟熙。”易曰:“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礼记曰:“玄酒在室,醴醆在户。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陈其牺牲,备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钟鼓,修其祝嘏。以降上神,与其先祖。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齐上下,夫妇有所,是谓承天之祜。”若此等语,自然协也。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诗曰:“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二者皆倒上句,又协之一体。(扬雄法言曰:“尧舜之道皇兮,夏殷周之道将兮,而以延其光兮。”读之虽协,而典诰之气索然矣。)

  四

  且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言以载事,文以着言,则文贵其简也。文简而理周,斯得其简也。读之疑有阙焉,非简也,疎也。春秋书曰:“陨石于宋五。”公羊传曰:“闻其磌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公羊之义,经以五字尽之,是简之难者也。刘向载泄冶之言曰:“夫上之化下,犹风靡草,东风则草靡而西,西风则草靡而东,在风所由,而草为之靡。”此用三十有二言而意方显;及观论语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此减泄冶之言半,而意亦显。又观书曰:“尔惟风,下民惟草。”此复减论语九言而意愈显。吾故曰是简之难者也。书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刘向载楚庄王之言曰:“其君贤者也,而又有师者王,其君下君也,而羣臣又莫若君者亡。”语意烦简殊迥,〔校点者按:元本、明弘治本、屠本,无“殊迥”二字。〕不知是何以别经传之文。

  五

  文之作也,以载事为难;事之载也,以蓄意为工。观左氏传载晋败于邲之事,〔校点者按:元本、明弘治本、屠本,“邲”下有“先济者赏”四字。〕但云:“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则攀舟乱刀断指之意自蓄其中。又载楚师寒拊勉之事,但云:“三军之士皆如挟纩。”则军情愉悦之意自蓄其中。公羊传载秦败于殽之事,但云:“匹马只轮无反者。”则要击之意自蓄其中。若公羊传载齐使人迓郤克、臧孙之事,则曰:“客或跛或眇,齐使跛者迓跛者,眇者迓眇者。”孟子载天下归舜之事,则曰:“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凡此则意随语竭,不容致思。

  六

  诗、书之文,有若重复而意实曲折者。诗曰:“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此思贤之意自曲折也。又曰:“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此考古之意自曲折也。书曰:“眇眇予末小子。”此谦托之意自曲折也。又曰:“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校点者按:元本、明弘治本,无“其朋”二字,屠本、秘笈本,无“其往”二字。〕告戒之意自曲折也。〔校点者按:元本、明弘治本、屠本、秘笈本,句首有“此”字。〕

  七

  文有意相属而对偶者,如“发彼小豝,殪此大兕”,“诲尔谆谆,听我藐藐”,“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有事相类而对偶者,如“威侮五行,怠弃三正”,“佑贤辅德,显忠遂良”。此皆浑然而成,初非有意媲配。凡文之对偶者,若此则工矣。

  八

  古人之文,用古人之言也。古人之言,后世不能尽职,非得训切,殆不可读。如登崤险,一步九叹。既而强学焉,搜摘古语,撰叙今事,殆如昔人所谓大家婢学夫人,举止羞涩,终不似真也。今取在当时为常语,而后人视为艰苦之文,如周礼曰:“犬赤股而躁,臊;鸟皫色而沙鸣,狸;豕盲眡而交睫,腥;马黑脊而般臂,蝼。”诗曰:“游环脇驱,阴靷鋈续。”又曰:“钩膺镂鍚,鞹鞃浅幭。”庄子曰:“乃始脔卷伧囊而乱天下也。”荀子曰:“按角鹿嵊陇种东笼而退耳。”(脔卷,不申舒之貌,伧囊,犹抢攘也。荀子所言,皆兵摧败披靡之貌也。〔校点者按:元本、明弘治本、屠本、秘笈本及宋世荦校记引陈本,注首有“诗、礼之义,先儒注解备见,若庄子言”十四字。〕)

  九

  大抵文士题命篇章,悉有所本。自孔子为书作序,〔校点者按:元本、明弘治本、屠本,此句下有注云:“孔子书序,总为一篇,孔安国各分系之篇首。”宋世荦校记引陈本亦有此注,唯少“孔子”二字。〕文遂有序;自孔子为易说卦,文遂有说;(柳宗元天说之类。)自有曾子问、哀公问之类,文遂有问;(屈原天问之类。)自有考工记、学记之类,文遂有记;自有经解、王言解之类,(王言解见家语。)文遂有解;(韩愈进学解之类。)自有辩政、辩物之类,(二辩见家语。)文遂有辩;(宋玉九辩之类。)自有乐论、礼论之类,(二论见荀子。)文遂有论;(贾谊过秦论之类。)自有大传、间传之类,(二传见礼记。)文遂有传。

   

  文章精义

  一九

  孟子讥蚳鼃不谏,蚳鼃卒以谏显。韩退之讥阳城不谏,阳城卒以谏显。欧阳永叔讥范仲淹不谏,范仲淹卒以谏显。三事相类,然孟子数语而已,退之费多少纠说,永叔步骤退之而微不及:古今文字优劣,于此可见。

  二

  退之虽时有讥讽,然大体醇正。子厚发之以愤激。永叔发之以感慨。子瞻兼愤激感慨而发之以谐谑。读柳、欧、苏文,方知韩文不可及。

  二一

  文章不难于巧而难于拙,不难于曲而难于直,不难于细而难于麤,不难于华而难于质:可与智者道,难与俗人言也。

  二二

  司马子长文拙于春秋内外传,而力量过之;叶正则之文巧于韩、柳、欧、苏,而力量不及。

  二三

  文字请客对主极难,独子瞻放鹤亭记以酒对鹤,大意谓清闲者莫如鹤,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乱德者莫如酒,然刘伶、阮籍之徒反以酒全其真而名后世。南面之乐,岂足以易隐居之乐哉?鹤是主,酒是客,请客对主,分外精神。又归得放鹤亭隐居之意切;然须是前面陷饮酒二字,方入得来,亦是一格。

  二四

  退之平淮西碑是学舜典,画记是学顾命。

  二五

  退之诸文,多有功于吾道,有补于世教。独衢州徐偃王碑一篇害义,盖穆天子在上,偃王敢受诸侯朝,是贼也;退之乃许之以仁,岂不谬哉!

  二六

  永叔醉翁亭记结云:“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是学诗采苹篇“谁其尸之?有齐季女”二句。

  二七

  传体前叙事,后议论。独退之圬者王承福传,叙事议论相间,颇有太史公伯夷传之风。

  二八

  孟子公孙丑下首章起句,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下面分三段,第一段说天时不如地利,第二段说地利不如人和,第三段却专说人和,而归之“得道者多助”,一节高一节,此是作文中大法度也。

  二九

  子瞻喜雨亭记结云:“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是化无为有。凌虚台记结云:“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是化有为无。

  三

  文字有反类尊题者,子瞻秋阳赋,先说夏潦之可忧,却说秋阳之可喜,绝妙。若出文选诸人手,则通篇说秋阳,斩无余味矣。〔文津本“斩”作“渐”。〕

  三一

  班孟坚叙霍光废昌邑王,读书一半,太后曰:“止,〔“止”原作“上”,今据文津本改正。〕为人臣子,当誖乱如是耶!”再读毕奏。此段最妙,载一时君臣堪画。

  三二

  卢仝月蚀诗,脍炙人口,其实诗大东后二章耳。

  三三

  诗云汉有“耗斁下土,宁丁我躬”之句,退之、永叔祷雨文,遂各演作一篇,其实皆自云汉来,然不逮远矣。

  三四

  孟子辨百里奚一段,辞理俱到,健读数过,使人神爽飞越。

  ……

展开
目录

文則

文章精義

 

文章精義作者、編者資料彙輯

故國子助教李性學墓碑

于思容墓誌銘

題補正水經後

 

校點後記

新版附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常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