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歌唱自然、歌唱生活的多声部民歌,是一种无指挥、无器乐伴奏的音乐形式,种类多样,旋律优美动听,是侗族人文化交流和情感交流的核心内容,是侗族人表达情感、赞美大自然的艺术形式。本书系统介绍了侗族大歌的历史渊源、种类、发展、影响和意义、传承及人才培养等,内容丰富、图片精美,文字通俗易懂,是一本让更多读者了解侗族大歌,了解侗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读物。
◎精彩书摘
模拟自然的天籁之音
关于侗族大歌的起源,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古时候,一群侗族青年男女在山上耕种,劳动间隙大家坐在树下相互逗乐。他们的欢声笑语引来山上的百鸟百虫,顿时百鸟齐鸣、百虫齐唱,声音此起彼伏。侗族姑娘和小伙子被这优美的声音吸引,停止了说笑,侧耳倾听,陶醉在虫鸣鸟叫之中,流连忘返。从此,他们开始模仿各种鸟虫的声音唱歌,有的唱高音,有的唱低音,越学越起劲,越学越有味。他们迷恋上了大自然的音乐,拜鸟虫为师,拜清风为师,拜流水为师,或学高音,或学低音,或学中音,或模仿蝉鸣声,或模仿泼水声……就这样,形成了《蝉之歌》《松鼠歌》《青蛙歌》《高山井水歌》。这也是侗族大歌中的声音大歌的雏形。
关于双声部大歌有一个传说 :侗寨里有一对贫困兄弟在山林里居住,受蝉鸣鸟叫的启发,兄弟俩合作创造了双声唱法,并教世人用这种方法唱歌,从此双声部大歌得以流传。
这些传说故事内容跌宕起伏,当然并不能作为侗族大歌起源的科学依据。但从这些传说可以看出,侗族大歌来源于模仿大自然的声音,来源于侗族群众的生活,表达了侗族人对大自然的喜爱,是侗族先民的天才创造,是侗族群众经过长期的保护才得以流传下来的,是侗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侗族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的表现之一。
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员。2021年,全国侗族人口约350万人。民族语言为侗语。主要聚居在中国贵州、湖南、广西、湖北四省交界的崇山峻岭之中。主要从事农业和林业生产。
侗族大歌主要流行于桂、湘、黔三省(自治区)侗族聚居区。在广西则主要集中分布在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全国第一个成立的侗族自治县,也是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至2022年,全县总人口41.8万人,其中侗族人口超过2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8%。侗族大歌流传地又以三江梅林、洋溪、富禄等溶江流域的侗寨较为典型。
侗族大歌在侗语中称“嘎老”,“嘎”就是“歌”,“老”是侗语中“大”的意思。它是一种参加演唱人数众多,来源久远的民间合唱艺术。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侗族大歌的主要特点。其内容主要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及友情,如《蝉之歌》《松鼠歌》《三月歌》《叹惜青春歌》《父母恩情歌》《高山井水歌》等。
侗族大歌的起源,还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百越人留下的《越人歌》等传世佳作。虽然《越人歌》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侗族大歌,但这种声韵优美、情景交融、缠绵含蓄的抒情格调已经为侗族大歌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侗族大歌还与后来出现的南朝民歌,如《子夜歌》《大子夜歌》《子夜四时歌》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至宋代,侗族大歌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模拟虫鸣鸟叫、小河流水声等自然之音,是侗族大歌演唱最明显的特征,也是侗族大歌产生的自然根源。在侗族的声音大歌中模拟虫鸣鸟叫的歌腔音型是最常见的,如“嘟咕、嘟咕”这样的发音表现了侗族群众对自然界的亲近。
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布央村村民一边采茶一边唱歌
春天到,春意浓,千山万树绿葱葱。
布谷鸟儿声声唱,布谷布谷快播种。
河边柳,吐新芽,层层梯田水哗哗。
布谷催春把种下,
我们的劳动,我们的爱情,
都等到秋天里收获。
布谷,布谷,
河边的柳树重发新芽。
…………
——节选侗歌《布谷催春》歌词大意
走进山间闻不到鸟儿鸣,
只有蝉儿在哭娘亲。
蝉儿哭娘在那枫树尖,
枫尖蝉哭叹我青春老,
得不到情郎真叫我伤心,
只听蝉儿声声鸣,
蝉儿声声心悲切,
像是可怜我单身。
静静听我模仿蝉儿,
希望大家来和声,
我们的声音虽不比蝉的声音好,
生活却让我们充满激情。
歌唱我们的青春,
歌唱我们的爱情。
…………
——节选侗歌《蝉之歌》歌词大意
侗歌传说 历史余韵
侗乡的千年古韵 / 2
模拟自然的天籁之音 / 9
古昔的回响 / 16
心灵的表达 / 23
一歌唱起 人生百味
大江大河滋养的大歌 / 32
视歌为宝的民族 / 39
饭养身,歌养心 / 45
一领众和 山震川荡
民歌合唱的“活化石” / 54
歌从心生 / 57
像水流蝉鸣的交响曲 / 63
大歌里的叙事 / 69
古老歌谣 唱响世界
音乐“钻石”被发现 / 78
侗乡歌师灿若星河 / 83
侗歌侗舞进京演 / 92
侗族大歌见证侗族文明进步 / 99
立体风俗 歌声即画
拦路歌 / 104
酒歌 / 108
劳动歌 / 115
恋爱靠“唱” / 122
唱歌出嫁 / 128
哭歌吊丧 / 139
附录
项目简介 / 146
传承人小传 / 148
广西国家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 152
温馨提示:请使用常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