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老北京杂吧地的天桥艺人“观”“释”与之大同小异的古与外。“古”,是以唐明皇、杨贵妃为代表的唐代宫廷内外的艺人,是本书浓墨重彩的主体。“外”,是东瀛的落语艺人,是本书浮光掠影的一道剪影。在叙事诗学与书写学中,古今中外的这三个群体,语音、服饰、体态不一,却相互映射、成就,有着共享的人心与人性。
本书关涉历史,但绝非历史本身。它仅仅是有关历史抑或说过去的写作,且是对过去一群例行被贬斥、忽视的人的生计、日常与性情,甚或说情感的写作。尽管这无法考掘、证真。通过对其无法证实的日常和性情的点染,本书试图呈现人的心智的丰富性、生活的复杂性、情感的可通约性、帝王士子与非良人的杂合性,以及中华文明的一体性。显然,即使呈现了,也完全无法改变历史,惟愿能丰富、充实当下我们自己的心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