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对话集
对话之一 关于本书要解决的问题
对话之二 对于诗,你倾向于什么风格
对话之三 《关雎》与《蒹葭》的艺术比较
对话之四 《二十四诗品》之我见
对话之五 《沧浪诗话》的巨大影响及其局限性
对话之六 叶燮《原诗》中对诗的妙处之论,应该怎样理解
对话之七 小说与诗中人物形象的差异
对话之八 抒情散文与抒情诗的区别
对话之九 对于各种诗话,应该怎样去研究
对话之十 关于“隔”“不隔”与“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对话之十一 对“有无我之境”的批评是否过分了
对话之十二 王国维诗词论的成就与缺失.孰轻孰重
对话之十三 意象、意境、境界之区分
对话之十四 “诗眼”之说辨析(上)
对话之十五 “诗眼”之说辨析(下)
对话之十六 诗的空间
对话之十七 诗的本质是什么
对话之十八 意境是诗的基因
对话之十九 诗的本质的面纱难以揭开的原因
对话之二十 怎样判断诗“意境”的有无
对话之二十一 诗的定义应该是怎样的
对话之二十二 叙事诗也不能缺少意境
对话之二十三 对诗的展望
对话之二十四 殷夫《别了,哥哥》这样感人的自由体诗怎么不多见
对话之二十五 《惊蛰雷》的感染力从哪里来(上)
对话之二十六 《惊蛰雷》的感染力从哪里来(下)
对话之二十七 《漳河水》艺术特色何在
对话之二十八 怎样解读鲁迅关于“好诗到唐已被做完”的论断
对话之二十九 “诗无达诂”辨析
对话之三十 补叙三题
一:对《漳河水》是否有溢美之辞
二:对赋、比、兴的理解
三:诗与歌的区别,朦胧诗为何冷落下来
附录:文章二则
意境产生缘由考
诗的本原是什么?——兼谈写诗与评诗写作
后记
参考书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