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帖》因札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草书代表作,被奉为“书中龙象”“草书圭臬”。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全本收录了二十九通信札,据考证,多为写给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信。书写时间从东晋永和三年至升平五年,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王羲之,世称王右军,东晋时期文学家、书法家。王羲之不仅精通各体书法,集当时书法艺术之大成,更是自成一家,开创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王派书法,被后人称为“书圣”。其代表作除了草书《十七帖》,还著有脍炙人口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十七帖》的风格冲和典雅,不激不厉,无一般草书的狂怪怒张,透出一种中正平和的气象。其用笔方圆并用,纳方于圆,藏折于转,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简洁练达而动静得宜。笔法结构有点画照应、平衡端正、缩放合度等特点。学习《十七帖》,可以帮助习书者更好地领略草书的境界与法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