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 碳交易国际协调相关要素阐述
第一节 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之辨
一、公法视阈下碳排放权属性考量
二、私法视阈下碳排放权属性考量
三、“公私结合”视角下的碳排放权属性考量
四、“双阶理论”指导下碳排放权属性层次的理性思辨
第二节 碳交易不同制度模式的内涵及其特点分析
一、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的内涵及风险要素
二、基准与信用制度的内涵及风险要素
三、不同碳交易制度间的对比研究
第三节 碳定价的相关要素辨析及国家干预的边界
一、不同碳定价制度的机理辨析
二、碳交易下碳价的影响因素之辨
三、碳交易中碳价信号的释放有效性:市场与国家干预机制的平衡边界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碳交易市场国际协调的发展与规则嬗变
第一节 《京都议定书》与国际碳交易机制的诞生和发展桎梏
一、国际碳交易的诞生:利益分化到妥协的演变
二、《京都议定书》下的灵活“三机制”
三、《京都议定书》时代国际碳交易制度的争议与困境
第二节 后京都时代碳交易制度的艰难巩固与协调
一、“巴厘路线图”:开启“双轨谈判”延续国际碳交易发展
二、“德班平台”:碳交易新秩序的起点
三、华沙气候会议:明确转为“单轨谈判”推动碳交易发展
第三节 《巴黎协定》:碳交易国际协调的新多边共识
一、《巴黎协定》下的义务模式之变与规范之辨
二、《巴黎协定》下新型国际碳交易制度的内涵与影响分析
三、新型国际碳交易机制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际主要的碳交易市场与区域协调实践
第一节 域外主要碳交易市场的实践探究
一、欧盟碳交易市场:强制性碳市场的先行者
二、美国碳交易市场:碳交易制度的开拓者
第二节 同质碳交易制度协调模式下的碳市场联动
一、欧盟与列支敦士登的碳交易协调:国内减排有限寻求国际合作
二、欧盟与挪威的碳交易协调:双方具有极大的相似性
三、欧盟与冰岛的碳交易协调:为重点控排行业提供更大的平台
第三节 可兼容碳交易制度协调模式下的碳市场联动
一、美国加州与加拿大魁北克:首个现存碳交易市场的联动
二、欧盟与澳大利亚:跨州碳交易协调的尝试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巴黎协定》下碳交易国际协调合作的挑战与原因探究
第一节 《巴黎协定》下碳交易机制谈判的争议焦点
一、国家间可转让减缓成果交易机制的争议焦点
二、可持续发展机制的争议焦点
第二节 《巴黎协定》下国际碳交易机制实施困境的原因探析
一、国家自主贡献的差异化和可比性难以降低合作意愿
二、遵约机制的“软弱性”削减合作信心
三、已有“碳俱乐部”分割全球共同减排的利益格局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碳交易全球协调下中国有效参与的困境及纾困路径
第一节 中国参与碳交易国际协调合作的挑战
一、国内立法相对滞后,难以把握多边谈判话语权
二、难以突破发达国家“碳联盟”的“防火墙”
三、尚未形成碳市场链接的相关规则
第二节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引开展多层次的国际碳交易协调合作
一、双边层面:积极开展与域外碳交易市场的直接链接
二、区域层面:以“一带一路”为基点形成新区域碳交易市场
三、多边层面:积极推动并引导全球碳市场的制度构建
第三节 以“双碳”目标为导向完善国内碳交易立法及相关制度
一、加快推进国家层面碳交易立法进程
二、构建和完善碳交易市场规则体系
三、探索构建碳税与碳交易的规则“组合拳”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