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黄帝内经扶阳大法/中医师承学堂
0.00     定价 ¥ 48.00
常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6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3293228
  • 作      者:
    作者:田合禄|责编:房润丞|总主编:刘观涛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4-01
收藏
内容介绍
现在是扶阳热的时代,但后世却以扶肾阳为主,而《黄帝内经》却谓“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十分明确说人体阳气在脾胃土,脾主四肢,谓“四肢者,诸阳之本”,并进一步在标本中气理论中定义出“胃脘之阳”是从本的“少阳太阴”,胃脘之阳是以少阳三焦相火为主的,由此得出春夏阳仪和秋冬阴仪两仪、春夏秋冬四象,以及左右阴阳升降、金木生成之终始。综观古今医书,《黄帝内经》这种“胃脘”阳气观点完全被继承者,只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完全继承《黄帝内经》从本的“少阳太阴”思想,所以特别重视“少阳病”“太阴病”,外感病由阳人阴,突出“胃脘阳气”的重要作用,知道者罕见,少阳病和太阴病虽然条文最少,而内容最多,散见于太阳病、阳明病、少阴病、厥阴病各篇。故本书详细阐述《黄帝内经》的扶阳大法。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黄帝内经》对阳气的定义
第一节 太阳周日运动规律
第二节 太阳周年运动春夏为阳
一、相火之名
二、自然界相火之位
三、相火的性质
四、相火代君行令
五、相火年位
六、相火运动
七、三焦相火解剖定位
八、少阳司政
第二章 《黄帝内经》对人身阳气的定位
第一节 人身阳气定位于胃脘
一、从本的少阳太阴主胃脘阳气
二、手厥阴少阳相火生足太阴阳明土
三、命门阳气
(一)目命门千古疑案
(二)目命门的提出
(三)目命门与膀胱、小肠、三焦的关系
(四)小肠膀胱三焦募穴在少腹
(五)小肠、心开窍于目
(六)冲脉、督脉、任脉起源于少腹
(七)目命门与后世命门说的关系
(八)张仲景重视少腹关元膀胱
(九)小结
四、脾为胃行津液
第二节 肝、心主阳
第三节 阳光普照大地
第四节 目为人身阳气光照之门
第五节 人体的阳气是少阳三焦相火
第三章 《黄帝内经》论阳气的作用
第四章 《黄帝内经》论卫气
第一节 卫气的来源
第二节 卫气的定义
一、卫气慓疾滑利,温煦腠理、司开阖
二、卫阳昼行于三阳
三、卫阳主少阳,统三阴三阳
第三节 卫气行
一、卫气行日周期
二、卫气行月周期
第四节 卫气功能
一、卫气与太阳同步
二、调鬼门,司开阖
三、温机体,调寒热
四、卫肌表,防外邪
五、肥腠理,通三焦
第五节 外感邪气
第六节 卫为百病母
第七节 结语
第五章 阳气的病理
第一节 《素问·生气通天论》论阳气病理
一、外感伤阳
二、烦劳伤阳
三、情志伤阳
第二节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论少阳相火阳气病理
第三节 阳病即是风病
一、风为外邪
二、风根
三、风病的病机是阴阳升降往复迟速失调
第四节 肝、心、脾阳虚
第五节 特殊脉象
一、关部独大动脉
二、鱼际脉
三、尺脉
第六节 相火的病理
第七节 项背强
第八节 阳病首发三焦腑腠理
一、无论外感内伤,首犯三焦腑腠理
二、外感内伤病的传变及病理过程
第九节 阳气不足发病系统
一、心火炎上,病及目脑命门、头面、咽喉
二、阴火伏血脉
三、心火克肺
四、阴火与郁火的区别
五、周髀
六、阴火治则
第十节 阳虚水湿下流肝肾
一、水湿侮脾土
二、水湿射肺
三、水湿克心伤脾为水气病、水饮病、蓄水证
四、水湿泛滥伤及肝木
第十一节 阳虚三联证
一、阳虚三联证的传变规律
二、阳虚三联证的证候特点
三、阳虚三联证的治疗要点
第六章 阳气的治疗
第一节 阳气的治则
第二节 张仲景重视少阳三焦相火之阳气
第三节 李东垣重视少阳三焦相火之阳气
第四节 胃脘阳衰病
一、相火衰
二、少阳脉卑、少阴脉细
第五节 治则
第六节 方药
一、治疗少阳相火太过方药
二、治疗少阳相火不及方药
三、《伤寒论》表里阳虚治疗
(一)桂枝汤法
(二)四逆汤法
(三)桂枝汤加法
(四)桂枝汤减法
(五)四逆汤减法
(六)四逆汤加法
第七章 医案
医案1
医案2
医案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常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