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第一章 论中华文明连绵不断
第一节 赓续文明之脉的石经
第二节 金乌玉兔与鸟蛙,月中金桂新开花——形象叠加形成的连绵不断性特征
第三节 宴饮图、乐舞图和开芳宴——一脉相承的思想和艺术表现
第四节 技术积累基础上的继承与创新
第五节 兆沟、墓葬形制及陵园中的十二时俑、壁画中的列戟等反映的中华文明连绵不断性特征
第六节 唐人在陵墓制度上对汉的崇尚所反映的继承中的选择性
第七节 古人对继承与创新的论述
第二章 论中华文明善于总结与凝练
第一节 唐代以前墓葬与帝陵石刻的出现与发展
第二节 唐代帝陵石刻制度形成及其影响
第三章 论中华文明善于吸收与创新
第一节 造像从伟丈夫到宫娃
第二节 清羸示病隐几忘言的维摩诘像
第三节 山水意境的水月观音
第四节 创新有典范,布袋和尚现
第四章 论中华文明不断创新、自强不息
第一节 纸的发明
第二节 雕版印刷术的出现
第三节 美轮美奂的唐三彩
第四节 多姿多彩的瓷器
第五节 吴带当风,满壁风动
第五章 论中华文明善于学习和借鉴
第一节 月宫故事镜
第二节 王子乔吹笙引凤镜
第三节 三乐镜等的装饰纹样
第四节 轩辕黄帝脚印石
第六章 论中华文明崇尚理想
第一节 都城设计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第二节 一门三道与一门五门道——理想与创新之门
第七章 论中华文明包容开放
第一节 《职贡图》与儒家的治国理念
第二节 西汉长安稾街蛮夷邸、北魏洛阳四夷馆、隋唐长安四方馆和鸿胪客馆
第三节 如何看待隋唐墓葬中的胡人俑?
第四节 安居乐业、娶妻生子、买田宅的外来移民墓葬的发现
第五节 大唐威仪与地下客使图
第八章 论中华民族不畏艰险的探索精神
第一节 凿空的张骞,持节的苏武
第二节 出使印度的王玄策
第三节 舍身求法的高僧
第九章 论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第一节 封闭式里坊制都城布局的出现——鲜卑族的继承、创新与贡献
第二节 永固陵与永固堂的修建——文化认同的典型事例
第三节 考古遗物反映的鲜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
第四节 十六国时期丧葬习俗的变化反映的民族、文化不断融合和发展
第五节 “归义”印章 的颁赐反映的民族融合、多元一体
第十章 论中华文明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
第一节 曹衣出水——取与舍
第二节 诞生、沐浴太子、七步莲花等图像中的太子着衣——美化与添加
第三节 涅槃图像中的外道——丑化与添加
第四节 佛教造像中树木等形象变化——以熟悉替换不熟悉,以固有替换外来
第五节 夜叉形象的模糊性——特定条件下的过滤,导致艺术形象的欠缺和模糊化
第六节 鬼子母地位的变化——传入、排斥与边缘化
第七节 从狮子座到须弥座——蕴含了中华文明对稳定与和平的态度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