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文者国之华--中国五至六世纪的文人知识与皇家权力/丙种译丛/南京大学六朝研究所书系
0.00     定价 ¥ 78.00
常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6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305286216
  • 作      者:
    作者:(阿根廷)石保罗|责编:张淑文|总主编:南京大学六朝研究所|译者:庞茂森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4-01
收藏
内容介绍
现代性的发展轨迹让我们将文学和政治视为两个彼此独立的、不可约简的领域。如果历史学家想要探究其他地方和其他时代的情况,就必须摒弃这种观念。在建康,在五至六世纪的中国南方,没有什么能让文学与政治分离:阅读和写作的知识——“文”——是由宫廷和行政机构塑造的。大臣是“作家”,礼仪是他们的“美学”,皇帝、王公和其他大臣则是他们的“文学评论家”。文人知识是皇权的装饰,是皇帝和王公大臣美德的象征,它受一整套宫廷和行政规则的制约,这些规则界定了它的使用和传播,以至于文人权力和皇家权力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这种情况下,文学争论不可避免地演变成了政治冲突:它们对象征权力的“正确”礼仪形式秉持不同观点。我们将从这些竞争和依赖、阴谋和规则的角度,来审视这个与我们的世界既接近又遥远的文人世界。
展开
目录
总序(胡阿祥)
序言 文人的世界
致谢
缩略语
第一章 文人知识与帝国制度
一、宫廷、行政与文人知识
1. 制度化的知识
2. “国华”:文体的表征性质
3. 诗歌与行政散文
二、文人知识的分配和分级机制
1. 书院与家庭
2. 官员录用、文人知识与地位确定
3. 宫廷精英的分层以及与皇室的关系
三、文与武:建康的象征暴力与有形暴力
1. 文人知识与象征暴力
2. 文人知识与武装力量
结语:文学路径的出口
第二章 文人知识的有效化:透明、传统与魔力
一、透明与行政
1. 透明规则与知识的有效化
2. 装饰与德行
3. 礼仪与透明
二、回溯传统
1. 传统之源:“经”
2. 类比问题:“文”与“笔”之间的区分挑战
3. 传统与“变”
三、文字的魔力
1. 言语的征用
2. 文字的魔力
结语:文人的有效化与得当的伦理
第三章 装饰与得当
一、文本:文人的人格符号
1. 比兴
2. 夸饰
3. 瑕疵
二、装饰的伦理
1. 官员的装饰
2. 装饰与地位
3. 装饰与文人知识
三、官僚主义与贵族主义
1. 寒门人士
2. 速度与效率
3. 裴子野的时间管理与官僚主义
4. 沈约的官僚主义
5. “贵族主义”:家族与个人
结语:知识与地位
第四章 博弈
一、博弈与知识的展演
1. 博弈场景
2. “贵族主义”“官僚主义”与大臣之间博弈的间距策略
3. 财富、官职、地位:部分博弈动机
二、文人权威与博弈的竞技场
三、博弈的遏制与萧衍的改革
结语:博弈与文人权威
第五章 朝廷文人权威的官僚化:从王俭到沈约
一、王俭
1. 王俭和他的知识
2. 王俭的传统与策略
3. 机构的运用
4. 游戏与权威
二、沈约
1. 沈约之“文”
2. 文人知识与轨迹
3. 通往巅峰之路
4. 萧衍与文人权威的官僚化
三、关于其他文人轨迹的若干思考
1. 刘勰与荫护
2. 裴子野与对抗
结语:朝廷文人权威的转变
第六章 文人权威与帝国合法化的话语
一、《孝经》与合法化的话语
1. “君主”的话语
2. “学者”与“君主”
二、合法化的话语与表征性
1.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权力的指谓表征体
2.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权力的涵谓表征体
结语:帝国的合法化与意义的流动性
结论
附录
中国历史朝代纪年表
南北朝纪年表(386—589)
相关大事年表
帝国行政机构五省官制
人名汇编
正文中提及的部分人物
正文中提及的部分门阀士族
参考文献
19世纪前
20—21世纪
原著译本
人名索引(部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常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