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从新石化和城市化进程的角度梳理分析了华北地区磨制石器与定居、农业及城市出现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随着定居的出现和对植物资源利用的增强,磨制石器出现。新石器时代中期,随着农业和定居模式的发展,磨制石器的数量和种类开始增多,在华北平原地区开始取代打制石器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工具,但打制石器仍占一定比例。而这一时期的华北北部地区,即内蒙古高原南缘燕山南麓地区,打制石器仍是主流,海岱地区研磨器的比例仍很高。直到仰韶时期,随着农业成为主要生计模式,在华北大部分地区磨制石器才完全取代打制石器成为主要生产工具,但在燕山南麓和垣曲盆地,打制石器仍占一定的比例。陶寺遗址石器生产的规模很大,在陶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从二里头和殷墟的城市布局来看,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加深,城市精英开始更加关注青铜器、玉器等威望产品的生产,逐渐忽视了石器类日用品的生产,石器生产逐渐在城市布局中消失。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