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第一章 生物材料的性能评价方法
第一节 生物材料的力学性能评价
第二节 生物材料的结构与组成评价
第三节 生物材料的形貌评价
第四节 生物相容性评价
第五节 生物材料的功效评价
第二章 药物载体的制备及评价
实验一 载姜黄素脂质体的制备及粒度分析
实验二 姜黄素脂质体包封率与载药量 实验
实验三 载罗丹明B水凝胶的制备及体外释放 实验
实验四 载二甲双胍pH响应型可注射水凝胶的制备
实验五 载茶多酚水凝胶的制备及抗氧化性能 实验
实验六 聚己内酯多孔膜表面改性及蛋白吸附 实验
第三章 医用敷料的制备与评价
实验七 喷雾干燥法制备壳聚糖基止血粉及止血性能评价
实验八 冷冻干燥法制备明胶海绵及溶胀性能评价
实验九 液体敷料的制备及流变性能评价
实验十 水凝胶敷料的制备及黏附性能评价
第四章 骨修复材料的制备及评价
实验十一 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的制备及固化性能评价
实验十二 胶原仿生矿化材料的制备及矿化物的结晶性能分析
实验十三 钛合金表面活性处理及生物矿化性能评价
实验十四 聚乳酸支架的3D打印构建及孔隙率测定
第五章 口腔修复材料的制备及评价
实验十五 引导组织再生膜的静电纺丝制备
实验十六 无机填料堵塞型牙本质小管封堵材料的制备
实验十七 再矿化型牙本质小管封堵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实验十八 口腔种植体的初步设计与应力分析
第六章 血液相容性材料的制备与评价
实验十九 醋酸纤维素的制备及溶血性能检测
实验二十 硅橡胶膜的制备及动态凝血性能检测
实验二十一 壳聚糖膜的制备及体外自发性血小板聚集检测
实验二十二 聚己内酯表面肝素化改性及部分凝血酶激活时间测试
第七章 生物材料的抗菌性能评价
实验二十三 壳寡糖基抗菌材料抑菌圈的测定
实验二十四 纳米氧化锌/羧甲基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抑菌率测定
实验二十五 金属抗菌材料表面接触抗菌性能评价——贴膜法结合平板菌落计数法
实验二十六 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的测定——液体稀释法
实验二十七 细菌生物膜清除 实验
第八章 生物材料的生物学评价
实验二十八 自固化骨水泥的体外细胞毒性及活死染色 实验
实验二十九 自固化骨水泥对细胞分化潜能的影响——碱性磷酸酶检测
实验三十 自固化骨水泥材料对成骨细胞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实验三十一 自固化骨水泥材料对成骨细胞矿化结节的影响
第九章 生物材料在动物体内 实验模型的构建及评价
实验三十二 骨缺损动物模型的构建及评价——颅骨缺损
实验三十三 骨缺损动物模型的构建及评价——股骨缺损
实验三十四 骨缺损动物模型的构建及评价——软骨缺损
实验三十五 细菌感染创面模型的构建及评价
实验三十六 动物止血模型的构建及材料止血性能评估
实验三十七 口腔溃疡动物模型的构建及评价
实验三十八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的构建及评价
实验三十九 牙周炎动物模型的构建及评价
附录 建模效果评估指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