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察沃的食人魔(精)/远行译丛
0.00     定价 ¥ 42.00
常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56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20119271
  • 作      者:
    作者:(英)J.H.帕特森|译者:娄美莲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19世纪末,英国工程师帕特森来到英属东非,参与东起蒙巴萨、西至基苏木的铁路修筑工作。这段长达五百八十英里的铁道穿越沼泽和沙漠,横跨数条宽阔的河流,完全以人力修筑而成,参与工程人员共计三万五千人。就在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到察沃时,出现了一对食人狮,工程进度因而严重受阻。它们技巧诡谲,即使被困在由枕木和铁条重重包围的巨大陷阱里,面对咫尺外一群装备齐全的士兵,也能逃脱。这令人难以置信的种种行径,为它们赢得“暗夜恶魔”的名号。这场由两只食人狮引起的人间悲剧前后延续数月之久,夺走了约一百人的性命,最后凭借帕特森的机智和毅力而终结。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八九八年五月一日约莫中午时分,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即将进入狭窄而危机暗伏的蒙巴萨港口。蒙巴萨位于非洲东部的蒙巴萨岛,和非洲大陆之间相隔的峡湾十分狭窄,正好形成一个天然港湾。当我们的渡轮冒着蒸气慢慢驶进港口,并缓缓靠近那座超过三百年历史的奇特葡萄牙老碉堡时,眼前逐渐展开的美景,让我感到极大的震撼。完全出乎我原先的意料,这里的一切洋溢着清新和绿意,整座岛屿似乎弥漫着迷人的东方情调。这座古老城镇沐浴在灿烂阳光下,慵懒的身影投映在平静的海面上;镇上的平坦屋顶和耀眼的白墙,在婆娑摇曳的棕榈树、高耸的椰林、巨大的猴面包树及绵延的芒果树间若隐若现;加上后方非洲大陆蓊郁山陵所形成的深色背景衬托,这幅图画不仅令人印象深刻,更是超乎我的预期。
  港湾里阿拉伯单桅帆船满布,我相信即使是现在,其中有些船仍暗中将奴隶非法走私至波斯或阿拉伯。我一直有个疑问:不用罗盘或六分仪,这些小船的船员究竟如何找到方向,航过一个又一个港口?他们又如何平安度过非洲东岸突如其来的季节性暴风雨?我记得有一次在印度洋上遇见一艘停滞不前的单桅帆船,船上的船员发出求救信号,于是我方船长放慢航速了解情况。我们发现甲板上有四个因口渴而奄奄一息的男人,他们已好几天滴水未进,而且完全失去了方向感。我们送给他们几桶水,并告知如何前往他们原来的目的地马斯喀特后,便重新出发,继续未完的旅程,留下他们停留在平滑如镜的大洋中。他们最后是否平安抵达目的地?我永远无法得知。
  蒙巴萨传奇
  当我们的汽船驶入港口准备下锚时,蒙巴萨港周遭的奇特景象,让过去的冒险景象在我脑海中一一浮现,不禁令我回想起许多小时候最喜欢的海盗或奴隶的故事。我还记得,一四九八年时,由于船上阿拉伯籍领航员的叛变,伟大的达·伽马差一点在这里失去船只和性命。那名船员企图利用横亘大半个港口的暗礁来摧毁船只,幸好这个阴谋被及时识破,勇敢的航海家当场将领航员吊死;之后若不是本地苏丹适时降服,达·伽马可能也会一举攻陷此城。在蒙巴萨的主要道路上(正好叫做达·伽马路),至今仍矗立着一根奇怪的柱子,据说那正是这位伟大的水手为了纪念自己的到访而竖立的。
  我们的船一下锚,一整队小船和独木舟像变魔术般,立刻将我们团团包围。小船上挤满了一边叫嚣、一边比手画脚的当地人。为了争夺我和我的行李,竞争激烈的斯瓦希里船夫起了一阵短暂的争执,随后,一名取得胜利的“巴哈伦”(水手)孔武有力地划船将我送至可登岸的石阶旁。此次我是奉英国外交部命令前来东非参与乌干达铁路的修筑,因此我一上岸就询问一名海关人员,得知铁路工程指挥部位于岛屿另一边一个叫作基林迪尼的地方,距离此地大约三英里远。那名海关人员还告诉我,前往基林迪尼最好搭乘“嘎利”,后来我发现,所谓的“嘎利”是一种小型手推车,来回于贯穿市区主要道路的狭窄轨道上,车上小小的雨篷下有两个背靠背的座位。我顺利搭上了一辆“嘎利”,为我推车的是两名魁梧的斯瓦希里男孩。车子沿轨道飞驰而下,一出城外,眼前所见尽是茂密的芒果、猴面包树、香蕉、棕榈树林,繁花朵朵的缤纷藤蔓垂挂于枝条上。
  抵达基林迪尼后,我找到了铁路局,并得知自己将派驻内陆,不过进一步指示还得再等一两日。于是我先在“嘎利”轨道旁的棕榈树荫下扎营,并忙着在岛上寻幽探险,同时采购一些必要的补给品和装备,以应付未来漫长的内地之行。很自然,蒙巴萨城吸引了我大部分的注意力。一般认为该城大约建于一〇〇〇年,不过,随着埃及古老神像以及早期波斯和中国钱币的出土,显然许多古老文明的民族曾在不同时代先后定居此地。之后,约在一五〇五年至一七二九年间,葡萄牙人数次统治此地,古老碉堡成为象征葡萄牙统治的永久纪念物,并因此保存了下来,它大约建于一五九三年,就建在一个据称年代更为久远的要塞上。充满冒险精神的海盗们虔诚地称它为“耶稣堡”,这个名称在主要入口处的碑文上仍有看到。然而,葡萄牙人统治蒙巴萨的历史并非一直很平顺。自一六九六年三月十五日起,阿拉伯单桅帆船舰队连续围攻此城达三十三个月之久,并且封锁了整座岛屿。尽管饱受瘟疫、叛变和饥荒之苦,退守至耶稣堡的少数驻军仍奋勇抗敌,直到一六九八年十二月十二日,阿拉伯人以致命的一击攻陷了城堡,同时手刃了所有留下来的反抗者。当时只要再等两天,大批葡萄牙军队就能赶到港口,为残军带来渴盼已久的救援;当我知道这一点时,不禁为之一叹。此次战役后,葡萄牙多次试图收复蒙巴萨,不过都未能告捷;一七二八年,这座城市终于臣服在桑帕约将军的猛烈征讨之下。然而,隔年阿拉伯军队又以压倒性的多数优势再次赶走葡萄牙人,虽然后来葡萄牙人曾在一七六九年数次企图夺回失去的统治权,但终究无法成功。
  以桑给巴尔岛苏丹为首的阿拉伯人,名义上保有蒙巴萨的所有权,不过在一八八七年,当时桑给巴尔岛的苏丹赛义德·巴加什为了一年一次的租金,将土地所有权出让给英属东非协会。一八八八年,英属东非协会改组为大英帝国东非公司;一八九五年,英国外交部取得大英帝国东非公司的主导权,并宣布蒙巴萨为其保护地;十年后,此地的经营权又转由英国殖民部管辖。
  ……
展开
目录
前言 一部人狮对抗的史诗
自序 关于荒野的回忆
第1章 初抵察沃
第2章 食人狮首度现身
第3章 棚车上的攻击
第4章 修建察沃桥
第5章 与工人的冲突
第6章 恐怖时期
第7章 区域驻防官死里逃生
第8章 第一头食人狮之死
第9章 第二头食人狮之死
第10章 察沃桥的完工
第11章 斯瓦希里人和其他原住民
第12章 追踪河马之夜
第13章 恩顿谷中的一天
第14章 发现食人狮的巢穴
第15章 猎捕犀牛失败
第16章 一名寡妇的故事
第17章 狂怒的犀牛
第18章 阿西平原上的狮子
第19章 落难商队
第20章 阿西河一日游
第21章 马赛人和其他部落
第22章 洛山汗救了我一命
第23章 另一次成功的猎狮行动
第24章 巴侯塔最后的“西卡”
第25章 车厢内的狮子
第26章 在内罗毕工作
第27章 发现新品种羚羊
附录一 十九世纪初的东非萨伐旅
附录二 工人献诗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常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