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疑惑。晚年的爱因斯坦给了我们一个好的范本,他告诉我们,人正是因为存在着缺点而可爱并充满生命力,而人通过理性的辅佐可以享受愉悦纯真的生活。
◎爱因斯坦的文章以明晰与睿智而被人传颂,这是其他科学家难以与之媲美的。阅读爱因斯坦晚年的文章,不但能让人找到一种与其人生紧密相连的感受,而且站在爱因斯坦的肩上,人们可以继续思考那些始终困扰爱因斯坦的思想的东西。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无可争辩的、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有良知的、具有高尚精神、深具同情心和责任感的人。在一生中,他无视过威胁,拒绝过总统职位,但从未放弃过对正义和良知的追求。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还在为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思索。本书是一份令人感动的文献,反映了爱因斯坦的哲学、政治和社会态度,书中各章是由目前尚未出版的讲演、论文、书信、呼吁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构成,让我们看到这个伟大的人深沉的精神力量,让我们相信,曾经有这样一个血肉之躯在地球上匆匆走过。
中文版序
出版者前言
信念与信仰
自画像(1936)
决定命运的十年(1939)
道德的衰败(1937)
留给后世的话(1938)
论自由(1940)
道德与情感(1938)
科学与宗教
Ⅰ(1939)
Ⅱ(1941)
论教育(1936)
科 学
相对论(1949)
E=mc²(1946)
什么是相对论?(1919)
物理学与实在(1936)
1.关于科学方法的一般性思考
2.科学体系的层次结构
3.力学及把全部物理学基于其上的尝试
4.场的概念
5.相对论
6.量子理论与物理学的基础
7.相对论与微粒
8.综述
理论物理学的基础(1940)
科学的共同语言(1941)
科学定律与伦理准则(1950)
质能互等式的一个初步推导(1946)
公共事务
为什么社会主义?(1949)
黑人问题(1946)
科学与社会(1935)
... ...
译后记
人名索引
温馨提示:请使用常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爱因斯坦常常被称为一个孤独的人。数学想象的领域有助于把精神从纷繁的俗物中解脱出来,就这个意义而言,我认为他确实是一个孤独的人。他的哲学可以叫做一种超验的唯物论,这种哲学达到了形而上学的前沿,那里可以完全割断对自我世界的纠缠。对我来说,科学和艺术都是我们天性的表现,它们高出我们的生物学需要之上而具有价值。
——泰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