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放射治疗神经损伤诊疗规范》:
1.放射后血管狭窄
放疗后最主要的血管改变为狭窄。放疗可导致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如果侧支循环代偿良好,可不产生任何症状或体征;如果侧支循环不良,则可引起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局灶性癫痫等。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不等,可有对侧轻偏瘫、同向偏盲,到完全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失认等。因多数患者症状轻微,放疗后患者的颈动脉狭窄常未被及时发现。不过,狭窄程度超过50%的患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卒中的风险显著增加。Cheng等报道,在鼻咽癌放疗后,超过70%的患者出现颈动脉狭窄,67%的患者出现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发现,放疗导致的血管狭窄病灶较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灶更长。
眼动脉是颈内动脉第一主要分支,大多数情况下直接起源于颈内动脉,极少数情况下从脑膜中动脉发出,因而颈内动脉狭窄可直接影响眼部血流动力学循环。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可导致一过性黑朦、视网膜中央或分支动脉栓塞、静脉淤滞性视网膜病变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如果出现眼动脉血流缓慢甚至逆流,则可导致眼部缺血性神经病变和眼缺血综合征(ocular ischemic syndrome,OIS)。在多数放疗诱发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早期无临床症状,但随着时间推移,病情恶化,可渐出现一过性黑朦(短暂性单眼失明),甚至单眼全盲。黑朦在颈动脉狭窄相关眼部症状中最为常见,常表现无痛性单眼受累、短暂性视力丧失,多由视野外周向中心逐渐发展;视野缺损往往呈现为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的黑朦;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视力丧失发生在数秒钟之内,持续1-5min,在随后的10-20min内视力逐渐恢复正常,一般按发作时相反顺序恢复。颈动脉病变可因其他因素并存而加重,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吸烟。因此,放疗后患者如出现一过性黑朦症状,应高度警惕颈动脉狭窄,应进行相应的血管检查以明确头颈部血管功能状态,并注意治疗颈动脉狭窄所致的缺血性卒中症状。Klijn等研究了110例有脑血管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现其中29%伴发静脉淤滞性视网膜病变,因而认为这种眼部慢性缺血的机制是:眼动脉慢性低灌注导致弥漫性视网膜缺血、视网膜动静脉循环时间增加所致。眼部慢性缺血的最初表现为:视网膜静脉扩张、口径不规则和扭曲,眼底检查可见中周部视网膜微动脉瘤、视网膜内出血或神经纤维层片状出血。
研究显示,在颈动脉狭窄患者中,超过50%的患者以每年1%-3%的速度发展为脑卒中。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NASCET)证明,在颈动脉狭窄患者中,60%-69%的患者的脑卒中的发生率为每年3.2%。Dorresteijn等评估了小于60岁的因头颈部肿瘤进行放疗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他们发现,与一般人群比较,因头颈部肿瘤进行放疗后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明显增加(相对危险度为5.6)。
……
展开